王永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son55 用文字处理思路,用语言维护形象。

博文

当今浮躁文化的根源

已有 3784 次阅读 2011-6-20 07:37 |个人分类:文化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浮躁, 生命线, 专权暴利, 专制暴利, 炒作暴利

       现象
       官僚的浮躁:兄弟,你请客大方,有面子,放心,我保证让你利润十倍;在这任期之内,能私有化的都完全私有,这不仅仅是我的责任,更是我发展的前提,那天我下来了,也照样有自己的天下。我感叹,为什么封建社会已经消失,但封建关系却更强大?——这叫专政暴利集团
       商人的浮躁:利润是一切行动的理由,没有暴利就没有动力,没有技术差距,但有炒作空间。——这叫炒作暴利集团
       市民的浮躁:不劳而获已经成为主流,谁劳动换工资,谁是傻子。——这叫挣扎在生命线上的大众。
       学生的浮躁:七八十年代上学是做国家栋梁,世纪之交为就业,现在只能算追求精神互慰。——这叫失落的精英
       教授的浮躁:专心教学,相当于自杀。——这叫市场化的灵魂工程师
       金融家的浮躁:谁做实业,谁就是对金融业不负责。——这叫专权暴利集团
       投资客:用来投资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关系、美女及每个生命,甚至一切,但涉及民生的投资,要么与政府形象工程对抗,要么就能得到专政暴利+垄断暴利。

      根源:垄断体制
      垄断利润的危害:1、将好人直接变成坏人;2、将技术专家直接变成不干实事的领导;3、贬低劳动节约,崇尚奢侈浪费。

       我看看网络上有很多人在诉苦,比如说在北京收入六千,因为吃个简单的饭就要消费三百多,也能理解。但同时又想,为什么人们非要因为面子或所谓的尊严,不计成本的奢侈。比如同样用手机,基本功能外,对其消费的也就是为了体面,车是用来代步的,但也要装面子,房子用来住人的,但更多人希望里面住的是神。
     
       此时,我想到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社会,说人们挣的薪水都是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会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精神需求领域。原来我解读是有误区的,曾经以为,精神消费主要指学习和发展方面,现在看来更多的是为了包装面子。
       记得北大教授翟鸿桑(这字五笔怎么打?)说过一句话:投资脖子以上的人收益远远大于脖子以下的人。我从另一面解释:喜欢读书的人创造社会财富越多,但消费却少;不喜欢读书的人,创造社会财富少,但消费却极高。(这个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但基本如此)

       因此,如果要治这种社会浮躁病,我简单从两方面考虑:
       一、制定法律,叫奢侈罪,主要针对官员和市民的不计成本式的浪费式消费。犹太人认为浪费就最大的罪恶。虽然奢侈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显著,但不一定让国民幸福。我国对官员明确规定,可以吃吃喝喝,但不能拿要,在报消制度里,花的钱反正不是自己的,能花多少就花多少,这几乎是所有官员的心态。对行为不良者应当进行思想改造,如果成本大,就换新人。
       二、经济政策需要转型,垄断体制应早日结束,透支型的发展模式需要重新定位,一个国家没有技术进步,靠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是非常危险的。把鼓励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及创造者列为政绩工程……
       
       我总结不同身份的人的浮躁心态,可能并不确切,但只是寄以表达一种担心而已。有的地方说的并不到位,欢迎提供看法。你的意见,是我思想进化的台阶,是我行动的参考,也是我成人的营养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1388-457160.html

上一篇:浮躁的大学老师,怎么办?
下一篇:改造大学生思维认识的三种有效形式
收藏 IP: 175.168.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