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烧烤食人鱼?
热度 9 2012-7-13 11:40
烧烤食人鱼?
近日,看一则新闻报道《 柳州食人鱼连袭 2 人 伤者手掌血肉模糊 》,文中称广西柳州张先生在柳江中给小狗洗澡的时,被 3 条食人鱼咬中,其中一条还被捉了上岸。报道中,张先生手掌鲜血四溅,给人一种极其刺激、恐怖的感觉。电影 《食人鱼》 中,分分钟将一头牛吃得只剩白骨的电影镜头,似乎马上 ...
10363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9
如何成为一个自然爱好者
热度 7 2012-6-21 11:11
如何成为一个自然爱好者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住到了城市,远离自然,而乡村之人也多因学校自然教育的失败而对自然愈加陌生。人们纵然有想去感受自然地冲动,却不知如何下手,旅游也只是看看风景罢了。因在植物园工作有余闲,对如何将植物知识传授与人,或把对自然地激情与能量传递与人多了一些思考,故写下来和人分享分享。 大多公园 ...
550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7
解读云南大旱
热度 3 2012-5-11 18:07
解读云南大旱
2010年3月全球范围干旱状况分布 干旱的不止是云南。 2010年3月,非洲中北部、印度、墨西哥、泰国、新疆和西南山区都经历了严重干旱。只是不为国内媒体所关注而已。 显然,云南干旱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气流正常入南方(2011.12.25)和异常情 ...
1769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3
造纸先知:胡蜂的故事
热度 1 2012-4-26 17:27
造纸先知:胡蜂的故事
胡蜂又称细腰蜂,土蜂。有毒,会叮人。全世界有5000多种,中国约有200多种。 假如有自问或问他人,何以为人?也就是人与动物有什么差别,教科书般的答案可能是:会使用工具、会使用火、或者具有社会结构文化等等。细心的观察一下胡蜂,你就会对这些说法开始表示怀疑,甚至开始深思和关心我 ...
117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巾帼须眉:雌雄蜘蛛孰更美?
热度 7 2012-4-22 23:58
巾帼须眉:雌雄蜘蛛孰更美?
弓长棘蛛,长长的棘刺,极像公牛的角,但这是一只雌性蜘蛛。雌性更美,引人深思。 “ 版纳植物园里动物不多,没有什么动物。”这是常常听到游园之人如此抱怨。的确,版纳园里没什么大动物,就连松鼠也很少,貌似只有几只流浪猫整体徘徊在宿舍楼前。事实却不是这样的,稍加留心 ...
146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7
喷脑浆的蛾子
热度 14 2012-4-11 18:02
喷脑浆的蛾子
西双版纳属热带北部边缘地区,气温较其它地区要高很多,而晚上则会凉爽下来。这就是西双版纳环境独到的地方。植物园的夜晚尤其如此,葱葱的树木林中,有屡屡花香飘过,走进其间有一种独特的感觉,自然、幽静而无原始森林的恐惧感。 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生活久了的人,可在 ...
9101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4
清明拍的几张照片
热度 3 2012-4-6 18:05
清明拍的几张照片
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墓地和手植龙血树 一条受伤的蜈蚣。人为什么一看到蜈蚣就想泡酒、补一补呢?此仇此恨太久太久了吧 4月3日的栀子。有人说,栀子花像卫生纸。这种看法还挺有意思的。 4月5日的栀子。颜色已黄,其中一朵被那个可爱的小姑娘摘走了吧。真 ...
855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翻译中的中国科普正沦为无头脑的谣言散布
热度 46 2012-3-24 13:36
翻译中的中国科普正沦为无头脑的谣言散布
最近参加了几个会议,自然之友和美国地球教育中心的联合环境教育技能培训,云南省科技厅与科学院科昆明分院普工作座谈会,中科院信息管理讲座等等,几乎都是形容枯槁,毫无内容,甚至有些无厘头的意味。加之,今早看到“果蝇失恋也会“借酒浇愁”的惊悚科普新闻,让人不禁寒颤,提起笔来谈谈一些最近对科普现状的一些 ...
11226 次阅读|50 个评论 热度 46
老鼠爱上猫---自然版的猫和老鼠
热度 7 2011-12-29 18:09
老鼠爱上猫---自然版的猫和老鼠
诸如虱子、蛔虫一类生活在动物身上,靠吸取他人营养为生的现象称之为寄生。寄生者称为寄主,被寄生着称为宿主。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却不仅仅是吸取宿主营养这么简单。寄生虫还能改变宿主的形态、行为,乃至生殖方式。如 僵尸蚂蚁 、螳螂跳水自杀的故事等便是寄生改变宿主行为的经典故事。 今天想讲述 ...
899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7
科普:给科研的一个小小建议
热度 6 2011-12-8 11:44
科普:给科研的一个小小建议
当下中国的科普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科普与科研在连接上的断裂。 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以 SCI (英文)的形式撰写,并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之上。 SCI 的形式在未来若干年内只会越来越成为主流,个人觉得于科研领域,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中国的科普领域来说,这是一个灾难。 首先,基于科研的科普(纽约 ...
593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