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如虱子、蛔虫一类生活在动物身上,靠吸取他人营养为生的现象称之为寄生。寄生者称为寄主,被寄生着称为宿主。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却不仅仅是吸取宿主营养这么简单。寄生虫还能改变宿主的形态、行为,乃至生殖方式。如僵尸蚂蚁、螳螂跳水自杀的故事等便是寄生改变宿主行为的经典故事。
今天想讲述的是猫和老鼠的故事,一个自然界中真正发生的 Jerry & Tom 的真实故事。儿时动画片中,有“老鼠怕猫,这是传言,壮起鼠胆,把猫打翻”的豪言壮语,但终归还是明白“老鼠怕猫,天经地义”的道理。怕猫、惧猫是老鼠的天性。老鼠只要听到猫叫的“喵喵”声,或闻到猫尿,便会发生生殖紊乱,吃不好睡不安。
动画片《烂漫的老鼠》讲述了小老鼠德佩罗的故事。德佩罗勇敢、善良、谦卑、好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他想去看看老鼠之外的世界。由于一出生就体弱多病,德佩罗只能呆在图书馆里吃书度日。他学会了认字,读书,甚至爱上了“英雄主义”。
然而,德佩罗的父母、朋友和老师认为,作为一只老鼠,老鼠有老鼠应该学习的事,老鼠有老鼠的行为准则。德佩罗的朋友们嘲笑他的“傻劲”,父母担心他的“异常”,校长看到他画了一只猫,并起名“毛毛”之后,立马叫来了他父母亲,商量如何帮助他从新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校长问他,你来学校主要是干什么的,德佩罗想了想说:“学习”。 校长说,对。作为老鼠,你一定要学会恐惧。如果你不懂害怕,就做不了老鼠。
德佩罗是一只可爱的老鼠。他的异常之处在于他对于很多事情没有恐惧,甚至还画了一只猫。看完这部动画片,相信大家都会觉得这只老鼠真的很可爱,但依然坚定不移地认为,老鼠必是怕猫的。
有趣的是,自然界里确实有老鼠爱上猫的情况。一些研究表明,老鼠被寄生虫寄生之后,会表现得很活跃,对猫的恐惧丢失,甚至对猫产生了好奇心理,被猫的气味吸引等等。而且由于该寄生虫人兽共患,科学家认为,感染了寄生虫是那些着迷于猫的人的生理机理。
受感染的老鼠刚开始对猫气味恐惧降低,但20天以后便难以检测出来。(Pnas, 2007)
刚地弓形虫控制老鼠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却能感染很多动物引发疾病,啮齿动物、鲸鱼、大象,蝙蝠和人类均会感染弓形虫。刚地弓形虫繁殖过程复杂,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生活史。
通常情况下,老鼠会对猫敬而远之。但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行为怪异,特意到开阔的地方活动,引发猫的好奇,甚至试图接近猫,探索猫的粪便。原来,刚地弓形虫感染啮齿动物后,一般进行无性繁殖,只有进入了猫的体内后,才会进行有性繁殖。弓形虫控制老鼠的行为,让老鼠主动接近猫,猫吃了老鼠后,然后在猫的小肠内完成有性繁殖的过程,产下后代,完成生活周期(Phil. Trans. R. Soc. B 2009)。
为什么弓形虫能改变老鼠的行为?这个问题激发了众多科学家的好奇,并深入研究了寄生虫控制老鼠行为的机理。研究发现,被弓形虫感染的老鼠,控制性欲的大脑区域活动增强。猫尿对老鼠的威慑力消失,老鼠不仅不再惧怕猫,而且雄性老鼠还表现出了一阵的骚动,对猫尿表现极大的冲动,好似看到了美女老鼠一般(Plos ONE 6(8):e23277 2011)。也就是说,老鼠爱上了猫。
刚开始科学家以为,受感染的老鼠不怕猫是由于刚地弓形虫感染抑制了老鼠大脑恐惧功能区,导致恐惧感消失,然而研究发现,受感染的老鼠大脑恐惧区依然有活动,但刚地弓形虫感染激发了强烈的性冲动,压制住了老鼠的恐惧感(Plos ONE 6(8):e23277 2011)。
动物行为学研究也证实了性冲动加强的结论。刚地弓形虫还能通过性行为传播,受感染的雄性吸引力大增,比未感染者更受雌性青睐(Plos ONE 6(11):e27229, 2011),感染者的智商甚至比未感染者更高。
刚地弓形虫寄生过程的发现,让老鼠与猫之间的关系更加独特,让我们对老鼠怕猫,猫抓老鼠的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弓形虫通过调控老鼠神经来控制老鼠的行为,以完成自己的生活史。这不仅部分解释了猫为什么要抓老鼠(另一种解释是猫可以从老鼠肉中获取牛磺酸,以便晚上能看清东西),而且给研究精神分裂症、恐惧与寄生病新的视角,提供了无以伦比的案例。日本科学家甚至通过装基因手段,制造出的老鼠食量巨大、运动能力强,而且不怕猫。
图片来自网络http://caotieou.com/
为什么有的人会特别喜欢猫
刚地弓形虫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感染老鼠病变,并改变老鼠的行为。既然刚地弓形虫是人兽共患病,那么,另一个让人着迷的问题是: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之后,会不会对人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呢?
答案还不得而知。但有科学家推测说,刚地弓形虫确实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甚至认为,刚地弓形虫感染了部分人之后会让人爱上猫咪。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喜欢猫的生理学原因。被感染之后,刚地弓形虫便可从喜爱猫的人身上转移到最终宿主猫的身上去。
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刚地弓形虫影响了人类文化格局。美国生物学家凯文·拉弗蒂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一个理论,认为刚地弓形虫感染人之后,会改变人的感觉和性格(Proc. R. Soc. B,2006)。地球上超过半数的人感染了这种寄生虫,这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自身的文化(看下一图表中,各国、各民族感染率均不一样)。
大脑被刚地弓形虫寄生后,多巴胺的量会增加(Plos ONE 6(9):e23866,201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控制人的情欲和感觉,能传递兴奋引发快乐、开心的感觉,与上瘾相关。爱情、吸烟、吸毒都是因会增加了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引发人开心快乐的感觉。
刚地弓形虫想要从人体进入猫的体内,首先要让人靠近猫。通过控制人感情,让人喜欢猫,控制人类大脑中多巴胺调节,达到进入猫体内的目的。这也就便是那些喜欢猫的人为什么喜欢猫的生物学机理。
中国人感染刚地弓形的情况
刚地弓形虫感染几乎不会对成人造成病变,但对西方人群的一些研究认为,长期看感染刚地弓形虫可能和精神分裂症相关。假若寄生虫以包囊存在大脑,则会引发轻度的感冒。刚地弓形虫可以留在感染者体内十几年,对孕妇影响比较大,可通过母亲传给胎儿,严重者可造成流产。
美欧对刚地弓形虫研究较多一些,中国国内则较少。刚地弓形虫到底对中国人的影响如何,现在我们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一份综合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人群里,大约有1/10的人感染了刚地弓形虫,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两省感染率最高。其中,民族差异较大,苗、布依、壮、蒙古族感染率较其它民族高(Parasites & Vectors, 2011)。感染刚地弓形虫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喜食酸肉、生皮、羊血等生肉制品。此外,另一份报研究告中表明,孕妇感染刚地弓形虫与接触猫有关(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2009)。
刚地弓形虫虽然会引发神经分裂症,但由于研究较少,很难下结论说日常生活是否应该避开猫。现有的科学结论是:1生肉容易引发很多病,不仅仅是弓形虫病。建议尽量少吃生肉,特别是那些没有吃生肉地方长大的人应该少吃。2. 孕妇不仅应该少吃生肉,还应少接触猫狗宠物。
刚地弓形虫与老鼠、猫之间的关系由来已久,这些研究也仅仅是从一个角度看到猫和老鼠的关系。爱猫的人也不必为此担心,即使刚地弓形虫寄生会改变人的性格,也无关系,这只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探索而已。也许,我们人类自身的生理和免疫系统早就将其纳入身体的一部分了。寄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人就是由众多的生命组成,相互牵连、制约。人体只不过是复杂的自然界最终的表现形式之一罢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