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如何成为一个自然爱好者

已有 5796 次阅读 2012-6-21 11:1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自然, 热带雨林, 植物园, 爱好者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住到了城市,远离自然,而乡村之人也多因学校自然教育的失败而对自然愈加陌生。人们纵然有想去感受自然地冲动,却不知如何下手,旅游也只是看看风景罢了。因在植物园工作有余闲,对如何将植物知识传授与人,或把对自然地激情与能量传递与人多了一些思考,故写下来和人分享分享。

大多公园、植物园或动物园都收集了若干的动植物,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来植物园游玩之人多被讲授一些新奇怪异的植物。有的花是黑色的、有的果大,有的形状独特,有的气味幽香等等,或有的则串联一些笑话,这像男人的XX,哪像女人的OO,这树摸一摸打麻将杆上花,那树酒瓶棕抱一抱酒量大,还有光棍树碰一碰一辈子讨不到老婆等,诸如此类。

对于自然,猎奇、黄色固然有趣,也有历史,但这样的方式自然是很难培养起长久的兴趣的。如何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大多数人还得从孩子开始,或在抓你的孩子的时候同时学习,实在没时间的人,则可多阅读一些精美的自然类书籍,或对自然之道多一些思考,也可培养自然情愫。

首先,得更正一些自然地错误概念。自然不一定指的就是西藏、天山、香格里拉玉龙雪山、大理苍山洱海、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这些“原始自然”的地方。网络上常常讲述着这些火热的旅游“胜地”,自然之美,大多因旅游炒作而起,绑架了自然。自然其实很简单,你的房前屋后,花坛里、人行道树上,更何况城市的公园、郊区这些生机勃勃的地方呢。每一种生命都有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其实是不被科学界理解的。更遑论生命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科学来解读。

其次,生命不分贵贱。垃圾堆里也能并发出生机,春天一到,四处飞舞的蝇虫和花絮不就是大自然最有力的画作吗。街道的梧桐树、泡桐、老槐树、丁香、迎春花、紫藤和十姊妹,地里的油菜花、大豆、水稻、玉米、麦浪、土豆、芫荽、葱,甚至甘蓝菜,墙角的车前草,瓦楞上的红景天、地黄,河边的芦苇、垂柳,水里的荇菜,每一个都是动人的画面。桃李杏,梅竹菊更是颇有古风雅韵。见了还能附上几句诗词,岂不更爽。

热带雨林物种虽然丰富,但多混乱,林中压郁,早期的开拓者认为热带气缺少温带四季变化,将其称为郁郁的热带。加之林中蚊虫叮咬,多数没经验之人闯入林中,往往多添一份愤恨。高山虽壮美,但因其峻险,难以到达,只能远远一看。沙漠也颇为震撼,但估计没多少人愿意亲自去趟一趟。在我看来,现阶段所谓的“自然”之地,多为开发景区,虽也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培养自然情愫,多无益处。特别是对于无基础知识储备之人,多为遭累。自然情趣的培养还得从个人生活之地周遭的自然环境开始。

庄稼、水果、食材、药膳可为第一步。诗人兼植物学家莫非说:“最简洁的植物分类就是,可食的与不可食的。猪就是这么做的。”欲成为自然爱好者,那就先用嘴巴去认识周围的植物吧,去吃、去品尝,大豆、蚕豆、豌豆,青菜、青笋、青稞。关心粮食和蔬菜。过去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现在得反过来说,吃过猪肉,但没见过猪跑。只需把吃过的东西认一认,稻谷、小麦、玉米、茶叶、葱姜蒜、辣椒土豆、小米高粱、粟稷菽薇等,能认识这些吃过的植物就基本入门了。


言吃,但不仅仅局限于吃。需关心吃什么、怎么吃、如何才有滋味。吃中自然包含着众多学问。另外摄影、诗歌、语言文字、文学与东西方文化中动植物可为第二步。通过文化的角度来欣赏自然之美,经典《诗经》里就描述了若干的动植物和自然场景,妙趣横生,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苍耳、蒹葭、茺蔚、飞蓬、益母、车前,蜉蝣,读懂这些诗意的文字,便懂得了古人如何理解这些动植物和如何描绘自然界的。

分类学和系统进化可为第三步。高手眼里的自然界是相连系的,郁金和黄姜是亲戚,属姜科,玉米和青稞相近,属禾本科。高手看到的是一个归类、细分且相连的世界,看到了植物与植物,动物与植物,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交织的复杂世界。

通过可食的粮食蔬菜-----诗歌文化里的植物--------到野外森林中的稀奇植物,这一基本认知过程,实际上上从简到难,最后到探寻的过程。相信多数人肯定能走上喜欢植物的道路,动物亦如此。拥有一定量自然知识后,则当改变“用胃思考"的方式,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或者屈原的问天,乃或仓颉的语言去思考自然,领会先人思考的模式,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思考模式。

小孩极喜欢能动的含羞草,有人认为这种对自然的爱是与生俱来的,称为Biophillia(亲生物性)

人往往对动物更加感兴趣,对植物的兴趣则淡很多。动物易于观察,植物因“不懂”而无趣。但了解一定量的植物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里重《诗经》《本草纲目》等书籍,士人都懂一些中医药,而自然变换往往给人以灵感,方能悟道。杜甫、曹雪芹、鲁迅、老舍等都熟知不少植物,曾经某诗歌协会也要求会员必须认识几十种植物,不然不能算作诗人。西方有识之士也发现,孩子能识别上百个商标,却不知道橡树为何样。面对愈发严重的环境危机,美国科学家E.O.威尔逊认为终极原因是人对自然生命的情愫(Biophillia)减少所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恰恰充满了这样的内容,所以便乘着西方科学理论热起来,希望能促进孩子对自然的了解。

小孩刚对蜘蛛、蛇等生物的恐惧感,称为Biophobia(惧生物性)。

实际上,人类对某些生命充满了恐惧,如蜘蛛、蛇等生物,这种感情被称为惧生物(Biophobia)。这种恐惧由来已久,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从大猩猩时代便对蛇充满了恐惧。事实上,大多生物几乎无毒,有毒着非常稀少,基本不会致命。现代城市和乡村更是寥寥无几,基本不用害怕这些小动物,倒是这些小动物害怕人类,还未等看清楚就逃之夭夭了。一步步接触昆虫、鱼和蜘蛛、两爬动物有助于解开人对很多动物的恐惧感,有助于生物保护事业。

不同季节的草丛颜色不断变化,春夏是绿色的,秋冬是灰色的。蝴蝶也变化身体颜色来适应环境。

热爱自然大多还源于细致的观察自然。仅看一次是很难看得到自然之趣的,更难以领悟到生命的大道。马马虎虎看自然,就好比植物不动一样,细细看自然,动物也能变成植物样。这里便有一例:在不同的季节,草丛呈现出不同颜色。春夏是绿色的,秋冬是灰色的,蝴蝶也不断变化着自身的颜色,将自己很好的隐藏在草丛里,保护自己不被捕食。很多自然的秘密就是这么深藏在野外,需要细致的观察力才能发现。

认识、分类和收集自然,有助于认知自然,培养对自然的感情。

掌握一定的分类学基础,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必须是系统的,有一条主线,这样会促使你自我探索下去。

最后,成为一个自然记录着。用你的心情、钢笔和相机去记录你的家乡,你的城市。以下是一些可下载的自然书籍,希望能开拓你视野,并引领你进入自然的世界。如:

植物类:【中国野生兰花图鉴】【湿地植物图鉴】【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
家庭美叶植物
鸟类:【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兽类:【中国动物图谱:兽类

蜘蛛、昆虫与无脊椎:【中国蜘蛛原色图鉴】【昆虫之美】【蛾类幼虫图鉴
中国蝴蝶严色图鉴】【中国蝴蝶原色图鉴大全】【甲虫图鉴】【眷恋昆虫

博物学家的人生故事:【大自然的猎人:生物学家威尔逊自传】【植物猎人

人文、艺术与诗歌:【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枪炮、钢铁和细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584368.html

上一篇:解读云南大旱
下一篇:烧烤食人鱼?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15 汤治国 李程 刘夙 王春艳 张冠阳 叶威源 李土荣 陈沐 刘波 黄锦芳 刘光银 张玉秀 杨正瓴 赵金丽 qznuliw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