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zoMEMoi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enyuan6756 清谈误国 实学兴邦

博文

废琴

已有 3937 次阅读 2009-9-13 21:0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白居易

   我是个追慕风雅的人,对于各种艺术形式,人文遗存总有兴趣去看看听听。小时候生长在边塞,偶然得到一本诗词集,必然是趁着昏黄的灯光彻夜读完。虽然也能感受到韵律之美,但是对于诗中的名物,就体会不来了。黄鹂呀,荼蘼呀,琴瑟呀,都是超出我经验的东西,是在家乡的山水与民间无论如何找不到的。

   长安求学三载,终于有机会与古人生活在同一空间中。棋枰般的街坊,悠悠地飘着李杜的魂魄;过街天桥上,透过阴霾也能悠然见南山。有一次为了配合非物质遗产宣传活动,一些琴家来校办了一场古琴演奏会。学校显然低估了学生们的热情,很多同学席地而坐,门外不时有更多的观众希望入场。场地本来是为学术活动设计的,演奏音乐效果并不理想。一个摄影记者不合时宜的闪光灯与快门声,两个孩子偶然发出的嬉笑,都引来观众的嘘声。但那真是一个难得的夜晚,我第一次这样近切的看到,听到了这样一种最具中国精神的古乐器。同来的大多数理工背景的学生,也是对传统文化有一份敬仰之情的。

   近日听说古琴家龚一要来演奏,特别订了票,节目单上基本上是古琴传世名作。演出前找来相关音乐资料听过,到图书馆中,居然发现了《今虞琴刊》,当年的琴人在那样一种战乱条件下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那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今天读来仍令人唏嘘。

    很早来到音乐厅,因为知道音乐会前有见面交流,当艺术总监开始介绍节目单时,心情有点不好了。节目有变化,“梅花三弄”变成“梅花弄”,“广陵散”换成“广陵绝矣”,是两首新锐作曲家根据传统音乐改编发挥的曲子。“梅花弄”还借用了“梅花三弄”的一段旋律,“广陵绝矣”从音乐到内容与“广陵散”实际并无关系。“春江花月夜”与“月儿高”是乐团合奏,“十面埋伏”是改编后的钢琴曲。曾一先生参与演奏的实际只有两首。

   那两首更换的曲子虽然注明是全球首演,我却不是太有兴趣,曾先生与乐团合作的“离骚”,现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古琴个性太强,很难融入到大乐队中,声音又容易被其他乐器掩盖,这首曲子每当有古琴时基本是相对的独奏,很好的处理好了主客关系。“潇湘水云”是古琴独奏,音响效果比前次听时大大地改进了,乐音细致的变化听得也很清楚。两曲奏完,中场休息,曾一先生的演出也就结束了。压场的一曲是钢琴版的“十面埋伏”,以钢琴模仿琵琶的音效,总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演出结束加演了舒伯特的曲子。

    音乐会前交流时,主持人还用“士无故不撤琴瑟”来印证古琴昔时的流行程度,但从《废琴》一诗来看,中唐琴的处境已经不妙,但他就是能这么衰而不绝。其实琴的处境还算好的,大部分传统文化样式都在现代化过程中消亡了或消亡着。比如西安鼓乐,我还曾经去 城隍庙 找过几回,最终无果而返。刚刚读到两则消息“渭南斥资2000万建15组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塑[1]”,“文化部:中国5年投入2.36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有钱修墓,无钱救人。

[1]http://www.xian-tourism.com/article/?type=detail&id=13589西安市旅游局中国西安旅游

[2]http://www.sipo.gov.cn/dfzz/neimenggu/xwdt/wbdt/200803/t20080306_235793.htm 全国知识产权局     系统政府门户网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785-255406.html

上一篇:论早起的方法
下一篇:东南极目天——柬埔寨纪行(一)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