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转瞬即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123xq 游走于学术边缘。

博文

非符号意象的认知功能(一)

已有 3521 次阅读 2011-2-20 13:27 |个人分类:哲学片断|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学, 认知科学, 心理学家

认知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行为研究、神经学、符号信息计算,基本原理是刺激-反应模式。从整体上看,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还原论和机械论的框架。
从根本上来说,认知行为是一种生物行为(如果承认人也是生物的一种的话),那么,认知的研究就是一种生物学的路径。对于生物而言,目前的生命科学只是着重于解决生物的生命(生存)原理。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已经研究到了遗传信息和生命动力问题。而作为生命生存的另外一个方面,整体的有机性及其意识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目前的认知研究建基于对语言符号的理解之上,换言之,即便是非符号的情感、意志等认知因素也必须通过符号表达出来,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之意了。更进一步说,隐藏在认知背后的非符号意象,仅仅通过心理能量形式释放出来,如何能够进入我们现有的表达机制?
对于不同的生物个体而言,对于环境的刺激-反应,表现方式和表达路径是非常不同的。简单地说,看见一幅裸体女人画,有的人看见美,有的人看见性。同样一盘剁椒鱼头,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美味,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毒药。更深入一点说,不同意志力和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于自身的反应认知也不一样。心理学家可以分析自己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很多人甚至从未听说过,听了也不懂什么是潜意识和无意识。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为人这样一种生物的认知能力。
在谈到人的自由的时候,经常会说起,人应该具有自我发展的自由。从发展的潜力来说,在生理学和生命科学视野中的认知能力方面,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少数的“天才”除外)。然而,事实证明,即便是排除心理暗示、环境干扰等各种客观因素,认知的发展依然因人而异。这也可以说明,非符号意象在认知能力发展及认知功能发挥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2774-414819.html

上一篇:科学的话语
下一篇:文科大学生课堂改革的尝试
收藏 IP: 58.216.234.*| 热度|

1 田俊凯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