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转瞬即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123xq 游走于学术边缘。

博文

文科大学生课堂改革的尝试

已有 2903 次阅读 2011-4-1 09:26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生

本人是学工科出身。研究生之后改学文科。现在从事哲学社会学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反映听不懂。于是认为是自己水平不够,不能做到“深入浅出”。但是几年下来,还是如此。很郁闷。于是决定换个教法。
改革一:列书单,强迫学生读书,读经典,读原著,写读书笔记。课本、教材基本上都是大杂烩,既没有基本概念的梳理,又缺乏前后内容的逻辑性。最重要的是,不能反映出做学问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反而让学生误以为学习就是背知识点。读原著,可以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不要信口胡说,对任何一个概念、观点都要仔细分析,特别是面对现实的社会生活,要习惯于透过现象,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描述。比如伦理学课要读《尼可马克伦理学》,发展社会学要读《共产党宣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改革二:出题目,让学生查资料,作总结,课堂辩论。一个人独自学习,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重点。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让学生查阅资料,课堂阐述,其他学生提问,互相辩论。比如伦理学课,以“自由”为题,查阅马克思、亚里士多德、康德、哈耶克、哈贝马斯、黑格尔等人的自由观,相互比较。发展社会学课,以“中国社会发展三十年”为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分别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寻找成就与缺点,相互比较,辩论。
改革三:以写论文为依托,让学生了解科研的大概形式、程序和方法。首先把自己和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经验向学生做介绍,分析发表的论文,把以前的学生论文优秀的、比较差的,做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关键因素、关键环节。然后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寻找可以写作的点,通过讨论,形成论文题目,查阅资料,独立写作。
改革四:打破教科书的习惯,破除体系,从基本概念分析出发,以问题为中心,结合现实,包括社会现实和理论显示,展示学术研究的前沿,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介绍重点,甚至有时故意表述错误。必须要让学生改变“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前人说的都是对的”等错误想法。学会独立思考,养成批判精神。
改革五: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以各种视屏资料,甚至包括网络课堂中别人的教学视屏,让学生广泛了解各方面的观点,现象、分析方法,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甚至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活动,自己只是做一个参与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2774-428584.html

上一篇:非符号意象的认知功能(一)
下一篇:喃喃自语的哲学,谁的悲哀?
收藏 IP: 222.185.121.*| 热度|

1 袁贤讯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