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中心/中国企业生产力研究中心)
【导语】:犹如病患者对某种药物依赖一样,药物使用的时间越长其药效就越低,为了保持原有的疗效,就不得不加大药剂量,加大药剂量会加速弱化药效……。我们的经济发展对货币供应M2同样存在类似的依赖,结果导致我们的货币供应正在如滚雪球般的增长。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病因,而不是更换药物。因为,货币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而不是经济发展的药物,更不应该是经济发展的兴奋剂!
2013年3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突破百万亿。相对于2000年初的11.76万亿元,2014年末我国的M2已经达到了122.84万亿元,增长了10.44倍,年平均复合增长达到了16.99%。如果以M2作为货币购买力对比标准,也就意味着2014年末的1万元在2000年初仅价值957.67元。也就是说按照M2增速计算,15年我们的货币购买力缩水了90%以上。
有人将M2的增速归因于房地产投资、地方政府基建、外汇占款等几个方面,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和地方政府基建,这两部分无法实现减速,则M2同样无法实现减速。这一分析逻辑具有很强的直觉效应。但无论是房地产投资还是地方政府基建其促使货币供应增长都是倒逼式的,是被动的。从任何行为主体来看,被动的行为具有无奈性,但无奈的同时肯定有积极的举措,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国的M2增速具有主动性吗?
M2增速主动性或依赖症可以通过两种理论加以阐述,一种是金融深化理论,根据金融深化理论,货币是经济的润滑剂,当一盘钢珠被注入润滑剂时就会活跃的滚动起来,货币增长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另一种是货币面纱理论,根据货币面纱理论,货币就象罩在实体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时,货币增长就会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虽然后一种观点被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所批判,但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依赖思维却一直根深蒂固。无论哪一种理论,其核心思想和主导思维都是: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因此,需要增加货币。
货币增长是金融深化的最直接表现,通常以M2/GDP来对测度金融深化程度进行测度,M2/GDP这一指标最早应应该见于Mckinnon(1973)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开拓性研究。这一指标很好地测度一盘钢珠里面被注入了多少润滑剂,但无法知道一单位润滑剂可以润滑几个钢珠。根据前述两种货币增速依赖思维,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后者,也即:一单位润滑剂可以润滑几个钢珠。将M2/GDP进行颠倒并可对这一问题进行很好的度量。从货币面纱理论来看,GDP/M2也可以理解为货币生产力,也即一单位M2可以产生多少GDP。GDP/M2越高,表示货币生产力越强。由于M2是存量概念,因此在计算年度M2时我们使用的是月度均值。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M2生产力保持持续的下降趋势,截至2014年,我国M2生产力已经由2000年1元M2可以实现0.8元GDP,下降到1元M2可以实现0.54元GDP.降幅达到30%以上。
由于M2是个存量概念,GDP/M2只能反映M2静态的生产力,每年新增M2的生产力还是无法通过GDP/M2加以度量。因此引入边际概念,也即通过年度新增GDP/新增M2来度量M2的边际生产力。从图2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我国新增M2的生产力呈逐渐下降趋势,2014年,我国M2生产力已经降低到1元M2可以实现0.36元GDP,比2001-2014年平均新增M2生产力(1元M2可以实现0.56元GDP)下降了35%以上。
GDP/M2反映的是M2平均生产力,新增GDP/新增M2反映的是M2边际生产力。前者可以代表旧货币的生产力,后者可以代表新货币的生产力。如果将新一年的新增GDP/新增M2除以前一年的GDP/M2(简称LM指数),则可以对新增M2生产力与原有M2生产力进行比较,计算的结果大于1则表示新增M2具有更高的生产力,M2增长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反之,则表明新增M2存在一定的无效性。从图3可以看出,除了2007年、2008年和2011年等个别年份,2001-2014年我国年度新增M2普遍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近3年以来,我国新增M2的生产力仅为原有M2生产力的60-70%。
如果有喜欢研究“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志同道合者,欢迎交流。我的微信号(leadthinking),微信名(众说峰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6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