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中心/中国企业生产力研究中心)
【导语】: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失业率增加是经济疲软的信号,可导致央行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失业率下降是经济走强的信号,可导致央行收紧银根,控制通货膨胀。在西方发达国家,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经济指标,市场上投资者对其关注级别非常之高。但通过整理2014年和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失业率虽然是必报指标,但似乎也是虚设指标,无论当年实际失业率状况如何,下一年的失业率控制目标似乎没有变化,失业率目标信息含量较低。适时公布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或将更有利于各地方政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将各项经济规划落到实处。
1、2015年失业率目标和2014年失业率目标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全国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4.5%,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4.6%降低了0.1%外。共计有19个省市自治区2015年的失业率目标与2014年的失业率目标相同。5个地区2015年的失业率目标与2014年的失业率目标相比出现了下降。其中,黑龙江和湖北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4.5%,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4.6%降低了0.1%,陕西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4%,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4.5%降低了0.5%,甘肃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4%,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4.6%降低了0.1%,青海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3.5%,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3.8%降低了0.3%。4个地区2015年的失业率目标与2014年的失业率目标相比出现了上升。其中,北京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3%,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2%上升了1%,重庆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4%,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4.5%上升了0.1%,云南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4.3%,比2014年失业率目标4.5%上升了0.2%。还有海南、河南、湖南和西藏等4个地区没有公布失业率控制目标。
2、2015年失业率目标和2014年失业率实际比较
从图2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国还是各地区,2015年失业率目标普遍低于2014年实际失业率。其中,全国2015年失业率目标为4.5%,比2014年实际失业率4.09%低0.41%。共计有8个地区全国2015年失业率目标低于2014年实际失业率的幅度控制在0.5%以内,其中黑龙江2015年失业率目标与2014年实际失业率差距最小,仅为0.03%;共计有9个地区全国2015年失业率目标低于2014年实际失业率的幅度控制在0.5%-1%之间,其中,重庆2015年失业率目标与2014年实际失业率差距为1%;共计有8个地区全国2015年失业率目标低于2014年实际失业率的幅度超出1%,其中甘肃2015年失业率目标与2014年实际失业率差距最大,达到1.81%;此外,海南、江西、河南、湖南、甘肃和新疆等6个地区没有公布相关数据。
3、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和2014年新增就业目标比较
从图3可以看出,除了全国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以上,比2014年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以上相同外。共计有20个地区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与2014年新增就业目标相同;海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4个地区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略高于2014年新增就业目标;辽宁、黑龙江、湖南和新疆等4个地区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略低于2014年新增就业目标;北京、重庆和云南等3个地区没有公布相关新增就业数据。
4、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和2014年实际新增就业比较
从图4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国还是各地区,除了贵州和西藏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普遍略高于2014年实际新增就业,其他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普遍低于2014年实际新增就业。其中,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低于2014年新增就业实际超过20万的地区有5个,分别为江苏、广东、河南、浙江和辽宁;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低于2014年新增就业实际超过10万的地区有7个,分别为上海、山东、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此外,还有18个地区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低于2014年新增就业实际在10万以内,北京没有公布相关新增就业数据。
综合来看,无论是全国还是地方,2015年失业率控制目标相对于2014年失业率控制目标基本没变;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相对于2014年新增就业目标也基本没变。2015年失业率控制目标明显低于2014年实际失业率;2015年新增就业目标也明显低于2014年实际新增就业。可见,我国当前失业率控制目标和新增就业目标的信息含量较低,失业率控制和新增就业基本成为虚设目标。适时公布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或将更有利于各地方政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将各项经济规划落到实处。
如果有喜欢研究“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志同道合者,欢迎交流。我的微信号(leadthinking);微信名(众说峰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