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sao

博文

平凡的世界

已有 3571 次阅读 2015-4-7 19:5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第一次知道《平凡的世界》是在高中语文课上。但由于条件所限,直到上大一的时候才读到它。现在想想,这本书如果在上高中的时候读,应该是很应景的。一样的黄土,一样的农村,一样的农民,同是黄土高原上小县城高中,也是一样拮据的高中生活,一样青涩的爱情,太过敏感的自卑和自尊。没错,太多的东西都没变,不同时代的人身上仍然会发生相同的故事。

      大学的时候看过这本书后惊呼专为我写,书中描写的地方不就是我长大的地方么,刻画得人物不就是我身边的人么,就连主人公都和我有几分相像呢,嘿嘿,共鸣太多有点代入感。当时看完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自以为从书中别人的故事里对生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段时间又追看了热播的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除了旁白有点化蛇添足之嫌外着实拍的不错,虽然也删减了一些情节和人物,但对大的框架并无太大影响,基本上遵从了原著。尤其对农村生活的刻画特别很真实,双水村每一个比较典型的角色几乎在我们村都能找到相应的人物,就连田二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不同的是我们村那位不会说那句著名的“世事要变了”!

       看完电视剧,枕边正好常存有一本原著,随意翻开几章来读,虽然有时候会觉得觉得书中有些人物关系和故事略显牵强,而且感情描述太过直白煽情,有略缺文学含蓄美之憾,但可读性仍然很强,我每次都能读的有滋有味。所以对于这本著作我们不能苛求太多,作为一部体现当时社会变迁,农村生活,改革开放之初城乡矛盾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和感情状态的小说,它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当然书里还有其他的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政治意味太过浓烈,意识形态明显偏向政治正确(这跟作者自身经历有关)。另外全书匠气较重,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硬生生的雕琢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来用来应题,少了这种题材的小说自然流淌的感觉。然而评价一部小说不应该超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自身的经历,这部小说把历史的一个片段较为全面的展示给我们,并用那个时代的故事影响并激励了着我们,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全书简单来说的主要以少安少平兄弟为主线发展交织构成。通过少安的故事展现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和变化。通过少平外出讨生活的特殊生活和感情经厉把农村和城市联系起来,这中间又引出了很多话题,比如农村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与安置等一系列的城乡矛盾问题。这两条线交叉缠绕,最终将那个时代的农村、城市、城乡关系,阶层、政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全图景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孙少安作为孙家的长子,十三岁开始帮助父母养活家里,十八岁当村里生产队队长,改革开放后开办砖窑,是双水村的“能人”之一。作者围绕他描述了整个双水村的一些事物和人物关系,不得不说路遥先生对农村的故事和生活了解还是很深的,竟能把我们这些生活在黄土上的农民如此真实的反应在小说里。书中性格典型又在西北农村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有田福堂、孙玉亭夫妇、金俊山、金俊武、田福高、田海民、金富、金强、王彩娥等,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少安与润叶青梅竹情投意合却未能走到一起,让读者感到遗憾。但这却是最符合事实的结果。在那个阶层流动相对堵塞,而且注重阶层地位的年代,一个吃公家饭的老师嫁给地在泥土里刨食吃的农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润叶的父亲田福堂作为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更不能让这样“丢人”的事发生在他的女儿身上,直到李向前失去双腿之后田福堂任然持有的态度是他吃公家饭的女儿一定要嫁给吃公家饭的人,残疾的也比农民强!虽然他这句话有跟少安赌气的嫌疑,不过从侧面也反映出来了那个时代人们对阶层地位的注重。

       少安一早就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差距,更主要的是他那时候认为润叶跟着他会受委屈,所以他选放弃了润叶转而娶了我们可爱的秀莲并慢慢的与之相爱。而润叶竟然为了让田福军得到李登云政治上的支持与李向前草率结婚,事实证明她不但在田福军的仕途上没起多大的作用反而害苦了深爱她的李向前。如果最初是因为少安的原因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选择的话还算情有可原。不过结婚后分居的两年里还不知道“选择即承诺”这句话的意思,非得让人家李向前失去双腿她才回头,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这里没有黑润叶的意思,我们的润叶善良、温柔、隐忍,对自己的爱情坚定,是个敢于抗争现实,敢于尽可能的把握自己命运的一个好女孩。我们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环境甚至她的父母都不能理解她和少安之间的感情,连她亲爱的少安也持消极态度,同时还得面对李家巨大的压力,她一个女孩子家能有多少力量对抗这些呢?而润叶一直坚持到少安结婚后才选择和李向前结婚,从感情角度上来说,少安辜负了润叶,只是润叶不该那样对待李向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少安和润叶都做出了“现实正确”的选择。只不过少安沿着他的选择走了下去,沿途会回头张望,但从来都没停步。而润叶却在她选择的道路上退着前进,苦了自己,害了别人。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说到这里我到想起孙兰花和王满银来,王满银作为东拉河一代有名的“二流子”,家里也穷的叮咣响,当时要娶老实本分的孙玉厚的大女儿孙兰花,肯定是困难重重,谁会把女儿嫁给一个二流子呢?但他们之间没有阶层差别,这点要比少安和润叶简单一些。虽然孙玉厚家里人坚决反对,但尝到爱情甜头的兰花非王满银不嫁,最终成事。婚后兰花日子过得清苦,时常需要娘家接济,丈夫不仅不会干活而且到处瞎逛。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兰花日子过得虽然苦但心里还是挺开心的,而且对她那个逛鬼丈夫疼爱有加。两番对比来看,原因到底是什么,谁知道呢!如果在另一个与之平行的世界少安和润叶最终生活在一起了,他们会因为他们之间的爱情而幸福的生活还是会由于现实因素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不欢而散呢?谁又能知道答案!

      本来还想说说润叶和李向前,少安和秀莲来着,想想太麻烦,还是说说少安的其他方面算了。作者通过少安集中体现了文革时期农民的现状和诉求。从文革时农民被束手绑脚,劳动积极性不高的大锅饭生产方式,到后来包产到户,支持个人发家致富的改革开放时代,孙少安始终具有天然的先进性,先后带领家人和村里人致富,还为村里盖了学校,具体事件在此不表。但我总感觉作者在孙少安身上加上了一些其他的东西,隐约觉得他把孙少安树立成了一个响应改革开放,反思文革的一个典型,对比书中改革开放前后的事情就能知道,书中对改革开放是持赞誉态度的,但作者似乎对思想解放抱有成见,或者在他的观念看来,农民最好一辈子呆在家里种地,混成孙少安那样的算是最好的状态。不信对比来看,王满银,文革中就敢做小买卖,思想活,算是会做生意,又能在外面闯荡,按说刚改革开放后因该是这种先活泛起来的人的天堂啊,可是最终却一无所获,老老实实回家种地。金富,算是从双水村出去赚了不少钱回来,可是作者让他的钱是偷来的。农民企业家胡永合,和少安不一样的是,这个人心眼大,花花肠子多,竟然想着要投资拍摄《三国演义》,这样不老实本分的人路遥当然不会喜欢,后来落个蹲监狱的下场。所以我觉得作者对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持跟定态度的,但作者骨子里思想还是保守的。所以少安应该在书中为作者承担了一个比较private的使命,那就是作者通过少安表述自己的政治正确。当然书中承担有这种使命的角色还有几个,比如田福军,周文龙、冯世宽等。这和作者文革时期的经历有关,作者文革时期曾任延川县革委副主任,造反分子,那时候年轻大概二十岁左右,年轻气盛闹的太过火,一年后被革职回乡务农。这段经历在改革开放后显然成了他的政治污点,所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作者在他的作品中表明政治立场还是很有必要的。

      扯的远了,回到小说里的少安身上来。关于他要写的貌似有很多,但不知如何下手。一个男人从小经历生活和沉重劳动的磨练,在面对最爱的人的时候却无能为力,只能放弃。好在遇到疼他爱他的妻子秀莲,与她一起吃尽酸甜苦辣,建立了坚不可摧的感情,最终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生活却硬生生的夺走了他那共患难的爱妻,历经各种苦难最终却跌入了更大的苦难中!如果这些苦难是有价值的话,除了让他能够面对更大的苦难外还能有什么呢?这样自私的收益对于那些逝去的人又有什么意义!这些苦难带给他的伤痛又如何才能平息!只是生活就是生活,没什么可抱怨的,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有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拒绝,但当它给我们带来苦难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坚强的去面对。

      说到苦难,我到想起《甘十九妹》里尹剑平说的一句话:“吃尽天下至苦,学尽天下至功”。这句话和我们少平的一句话倒颇为相似:“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才能让人感到充实。”虽然两个人的境遇不一样,但他们对苦难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甚至对苦难有一种崇拜,以至于刻意的去追求苦难!放下尹剑平不谈,重点说说少平。
      少平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具有悲情的自我献身主义倾向,这大概和他高中时读过的几本带有启蒙性质的书有关,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氓》等。这些书里的主人公都是身受苦难却有非常崇高的追求,都是正能量满满的书。以少平当时的处境来看,这些书里人物的故事对他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带给了他更加广阔的世界,让他有了外出闯荡,追求自我精神生活的思想基础。
      在他高中的时候就有了去更广阔的世界去看看的想法,所以他常说他应该是坐上火车去远方的人。在他求学,外出揽工,挖煤的生活轨迹里,虽然面对沉重的生活负担,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自己精神和理想世界的追求,而这些追求大多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正是这种不切合实际让他更加的饱满起来,让人更加的敬佩,他是生活的英雄!试想在那个工农兵学商等级较为严密的社会里,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却没有学历的农村青年,徒有一腔热血却无处喷洒,却又不甘心生活在狭小的双水村。所以他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直面现实,艰苦奋斗,同时在繁重的生活里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自信自尊的生活着,这样的人,即使他得不到世俗所认同的成功,也值得我们像英雄一样景仰!很多人不能理解少平最后仍然选择继续挖煤这个结局,他完全可以通过他妹夫的关系或晓霞的关系调到西安干更体面的工作,可是他却没有。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他已经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个国家工人,虽然是挖煤的,但对于他来说是身份巨大的转变,要知道那时候的国家工人的社会地位可不低。第二,他看到了中国煤炭技术的落后,并开始关注学习,算是已经找到了职业方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前面说过,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独立的精神追求非常看重。他已经对那片黑土地有了深刻的感情,而且自己在那里也能玩的转,在那里他的精神是自由的。外面的世界,大城市的生活,对于来自农村的他总是有那么一点点自卑和恐惧感的。还有重要的一点,晓霞死后,唯有在惠英嫂和明明那里可能会给他一点温暖和慰籍,找到点活着的理由。

      关于他和晓霞的爱情,过程是那么的美,结局却是那么的让人不忍心,我记得我第一次看书看到晓霞遇难时眼睛都湿了。少平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他也希望像保尔一样拥有一位冬妮娅,后来他真的拥有了,而且他的晓霞远比冬妮娅完美,完美的简直无法挑剔。也正是这种完美只能让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试想这个平凡的世界岂能容得下这么完美的爱情,容得下这么完美的人。何况他们之间也有巨大的世俗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结合也是困难重重,作者找不出理由,又不能破坏他一手塑造的完美形象,只能让她的生命结束,把完美的形象永留少平和读者心中。所以现在看来,这才是最好,也是最应题的结局。晓霞死了,理想的爱情也就死了,然而世界仍然平凡,生活还得继续,就像公主死去了,屠龙的少年还在燃烧!
只是,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捏塞,
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捏塞,
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捏塞,
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捏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17278-880613.html

上一篇:博客小记
下一篇:谈"PX"色变?
收藏 IP: 125.39.9.*| 热度|

3 姚伟 刘桂锋 葛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