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剑录——品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jianlu 仙鹤已随白云逝,只留明月照清心。

博文

从期刊评价看中国学术的浮躁

已有 4155 次阅读 2009-5-12 10:44 |个人分类:科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核心期刊, 期刊评价

       什么是核心期刊?

       最初布拉德弗发现某个主题的论文分布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既集中分布在一些少数期刊上,这些少数的期刊上刊载的该主题的论文数量占了其总数的绝大多数,其它的少数论文比较分散的分布于一些“边缘期刊”。这就是——布拉德弗离散定律:如果把科技期刊按登载某一领域论文的多少依次排列,这些期刊就可能被分成对该领域论文有明显贡献的核心区,以及与该区论文数量相等的几个区。

        后来加菲尔德发现参考文献同样服从布拉德弗提出的离散定律,加菲尔德将被引文献来源较为集中的152种期刊定名为“核心期刊”,而从第一次提出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国内核心期刊的遴选最开始是北大图书馆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从1992年起,每4年推出一期《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以下是首版总览对其用途所作的说明:希望它能成为“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图书馆采访与收藏中文期刊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能成为各个专业和不同层次的读者选择阅读中文期刊的参考依据。”

         国内目前已经出现名目繁多的各种“核心期刊”,其中主要有北大的“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核心论文”(既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选定一个主题和一些不同的指标,就可以遴选出一批不同的核心期刊。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谓的“核心期刊”其实是对某个学科或主题贡献较大、该领域的学者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那些期刊。这样也许会导致其上所载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学者投稿会根据自己兴趣和读者群来选择期刊,并不是说非核心上的文献都是“低水平”——这并不是绝对的。其实核心期刊的遴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遴选机构对载文量感兴趣,那么一些期刊凭着自己的数量就可以取胜,其实期刊的水平并不太高。本来核心期刊的前提是学术期刊,可是目前一些文艺类期刊也进了北图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这说明了什么?

        可是现在很多高校的行政人员都曲解了核心期刊的本意,连北图最开始创作“核心期刊”目录的意图都已经被严重扭曲了。现在学者的命运已经和“核心期刊”联系到了一起,关系到能否评职称等问题。其实按照某些高校的标准,就是陈景润也无法评上教授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新的Idea、有价值的想法、有创意的思路,比发表一篇论文本身更重要。他情愿发表一个新的观点,哪怕就是错的,都不愿意去发表一篇正确的,但是没有创意的文章。

        可是我们不是这样,为了晋级,为发文章而发文章,我们开始关注的不是研究内容本身,而是核心期刊的投稿要求、品味以及怎样才能更顺利的发表等等。于是有些人就发现,有几个数学公司更容易发表,所以有事没事就要弄几个谁也搞不懂的数学公式,哪怕就是与文章内容半点儿关系都没有的。如果文章里没有一个深奥的数学公式,自己都没有了底气,讲话都不敢大声,因为没有繁杂的数学式子就意味着他这篇文章属于“低水平”。那么有些人就开始故意地、人为地提高文章里数学推导的复杂程度,比如一个未知数变成了向量、一个向量就变成了矩阵。这和老外那种简约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

        为了发表文章,我们可能挂名、可能挂一些无关的基金等等。总之一切都变成了形式主义,难道在实践中、社会生产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想法、新的理念就不重要了么?就毫无意义了么?就一点儿价值也没有了么?而这些东西,如果比较前沿、风险较大,也是需要我们高校里的教授们来做的。但是我们总有很多人,一提到理论、看到几个看起来就很玄的数学公式,就感到莫名其妙的兴奋,觉得那是很“了不起”的东西。一提到要做一个实际上的东西,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就觉得那是工人才去做的,比较“低档次”,感觉没什么意思。

        我想请问的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别忘记了,理论与实践总是有一些差距的,要把它们联系起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是毫无价值的——最多就是比较前沿的,要靠国家投资才能去做的东西。

        国外的科学家,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还在自己动手做东西,为什么我们就这么浮躁,总觉得动手的事情是打杂的人做的呢?自己比较高档,就只是在纸上推演几下公式就行了?请思考一句话:这世上没有什么人讲过,也没有什么定律指出,一个人是否高档、是否受人尊敬是由他所做的事情、所从事的行业、是搞理论的还是实践的来决定的。我认为,一个人是否高档、是否受人尊敬、活得是否有价值,还是由他对社会的贡献、他所做的事情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来决定的。比如你所做的事情,你发表的文章,虽然不是“核心”,但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想法,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某个问题,或者节约了成本,对节能、国计民生等问题具有某点突破,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都需要我们去做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以刊论文——以期刊本身的质量来决定所发表的论文的层次高低呢?核心期刊上也有毫无价值的文章,非核心的期刊也有不错的Idea。比如我一个同学,在一个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粗集的文章,我反复看了几篇都没有发现他这篇文章有任何的创意,完全就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公式的堆砌。为什么可以这样?因为现在很多核心期刊趁机大敛横财,靠取得一个“核心期刊”的招牌来挣钱了。国家规定硕士生都要发表一篇文章才可以取得答辩资格,于是你导师的名气、所在单位的实力都成了发表文章的资本。更有甚者,只要给钱就能发,你想想,以中国目前的研究生数量,每人一篇,就是所有的核心期刊都用来登载研究生论文,载文量都非常巨大,于是很多核心期刊从开始的季刊成了月刊、再成了半月刊甚至旬刊。这中间的商机真是无限巨大,再到后来,一些核心期刊的遴选机构也开始借此大发横财了,一些本来不怎么样的期刊,为了取得核心期刊的头衔——这块金字招牌,也就要给核心期刊遴选机构送钱解决问题了。

        我们都实在太浮躁了,这需要从根本上去改变。

        最后推荐给大家一本好书:《“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里面有很多不错的观点,可以让你深入了解什么是核心期刊,以及核心期刊的本质。里面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对中国的“核心期刊”机制问题提出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目前所存在的弊病和其解决的办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974-231272.html

上一篇:多挣了三五万——多收了三五斗之楼市版
下一篇:在那一刻,我们的民族是最具有凝聚力的
收藏 IP: .*| 热度|

6 蒋新正 刘锋 曹聪 周春雷 蔡继盛 侯振宇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