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无国界
看到彭思龙老师的博文《科学研究是否有国界》时,我觉得很吃惊。因为文章的想法与我20岁时的想法几乎一样。
科学研究,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记得天翼兄曾经说过一句绝妙的话:如果你做学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且做出来的成果是全世界共享的,那就更应该考虑是用别人的钱还是中国的钱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我把原句中的“欲望”改成了“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欲望的一种,当然,欲望的范围更广。见天翼兄博文:《中国年轻人应该扩展自己的战场》)
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基础研究的成果基本上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全世界都可以受益于这些成果。对于中国来说,用其它国家的钱做研究,然后免费拿过来用,不是更合算吗?
至于应用类的研究,其成果不会马上公开,所以会导致我们在商业竞争中处于下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商业的灵魂是“互利”,一个理智的人,只会花钱去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生产出好的产品使我们花钱去购买,总比没有这样的产品我们想买都买不到要好。而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这些技术就可以传播到国内来。
以电脑为例。我们假设电脑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么至少存在三种可能:1. 在美国发明了电脑然后卖给中国,2. 在中国发明电脑然后卖给美国,3. 没有人发明电脑结果谁都用不上。如果我们仅仅比较第一和第二种可能,自然会得出“人才不应该留在国外”的结论。但是,第三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比较第一和第三种情况,我们还会得出上述结论吗?
当然,我们知道是欧美人发明了抗生素、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脑、手机、因特网……所有这些都是应用技术领域的。是的,欧美人从中获得了巨额财富,可是这些发明是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发明,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
欧美人在本国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长远看对我们是有利的。难道中国人在欧美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长远看对中国就是有害的吗?
再来谈谈人才浪费的问题。我们真的认为中国没有人才吗?那些出国的才是人才,留在国内的就不是人才?事实上,由于急功近利的科研评价体制,不合理的经费分配体制,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者,绝大部分留在国内的人才都没有做出他们能够做出成绩的一半。如果有合适的环境的话,一大批的人才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也就是说,国内已经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浪费,或者说人才埋没了。
在国外,即使被浪费掉了,好歹他们还是个人才。在国内,他们根本就无法成长为人才,或者即使他们很有才,可是有时连“人”都不是,因此还是不能算作人才。
如果让那些在国外留学、工作的人回国,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在一个已经埋没大部分人才的体制下,这些回国的人才不会被埋没?所以,即使人才留在国外被浪费了,一旦回去浪费将更为严重。那么,不如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我想再重复一遍被无数人强调过的话:中国从来都不缺人才,缺的只是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
背井离乡是无奈的。如果国内的科研和创业环境同美国一样好,我相信,几乎不会有人愿意长期留在美国。因为,美国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国家。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国内问题这么多,为什么不留下来改变它呢?五年前我也是这样想的。后来我沮丧地发现,我做不到,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因为我想到了朱镕基总理。朱镕基够有正义感吧?够位高权重了吧?一生从不为人题词的朱镕基,只有两次破例为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多年过去了,假账仍然在做,其它形式的造假更是大行其道,朱镕基什么都没有改变。朱镕基都改变不了的问题,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改变?
我也不同意彭老师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无人驾驶中国目前用不上就不需要研究?那我们不妨过三五十年后再看看中国是否用得上。作为一个国家,在眼前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就不应该去研究着眼长远的问题?“人才队伍的国家间不平衡转移是富者更富的根本原因。”那么,导致人才队伍在国家间转移的原因又是什么?是否那个原因才是根本原因?“在中国还有如此多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更不能舍此而去。”很多城市人是从农村出去的,在农村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的时候,他们不回到农村是否不合理?空巢老人现象,似乎城市化比出国起的作用更大吧?是否我们应该号召农村出来的人应该回农村工作,农村人不应该外出打工?
从短期看,科学无国界。从长期看,技术也无国界。作为普通的公民,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也应该感谢那些发明家和跨国公司,是他们,让我们有了花钱能够买到好产品的机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4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