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0014:会思想的芦苇和会问问题的女招待

已有 14661 次阅读 2007-2-11 22:35 |个人分类:科学人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0014:会思想的芦苇和会问问题的女招待


2007.2.11


法国哲学家Blaise Pascal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能思想的芦苇。” (Man is but a reed, the weakest in nature, but he is a thinking reed. )Pascal接着说:“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whole universe to take up arms to crush him: a vapour, a drop of water is enough to kill him. But even if the universe were to crush him, man would still be nobler than his slayer, because he knows that he is dying and the advantage the universe has over him. The universe knows none of this. Thus all our dignity consists in thought.


这最后一句话最重要,就是:“因此,我们(人类)的所有尊严都在思想之中。


同样,免疫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Peter Medawar则称自己是一只“会思考的萝卜”。他在1988年出版的自传书名是:“Memoir of a Thinking Radish”。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谁管他是芦苇还是萝卜呢!


豆瓣网上有一篇关于Peter Medawar的blog文章,有兴趣者可以前往一看。http://uvo.blogbus.com/logs/4302491.html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59140/


虽然我自己的教育和科学训练背景相比之下可以说是非常好,但是我从来不认为人应该以芦苇还是萝卜进行划分,我划分的标准完全在于看这个人是否思想。我刚回国时最早的几个学生,都不是具有非常好的教育和学术背景,因为我当时很大公无私地同意我的两个从中国科大推荐免试来的学生去跟我的一个同事做研究生,因为他从事“高深”的理论研究,需要基础和背景较好的学生。可是,我的这几个学生非常用功,肯干而且会思考,再加上因为我对他们的能力一开始很不放心,所以花了很多功夫亲自和他们一起做很多事情,并且反复与他们讨论问题。几年下来,他们不仅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而且成长成为让我骄傲的学生和好的科学家。


后来回想起来,我才发现可能是因为我做过什么好事,上帝真是很眷顾我。因为如果那两个科大学生继续做我最早的学生,我会因为他们的聪明和好基础而高估他们的能力,把事情交给他们去处理而缺少亲自过问。等事情已经做坏了再重来,就太糟糕了。所以,我现在给任何一个新教授的忠告就是:千万不要高估你的学生的能力,研究中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和他们一起做,要手把手训练他们,直到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做事和训练新的学生。


当然,也可能有些人自己一直在拼命做,结果学生全在一边玩儿,什么都没学会。做了几篇文章,没有培养出什么人才,也是不好的。


能够看得到学生最重要的品质和特点,并能因才施教,是一个老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其实一个人的背景和基础,与这个人的创造性相比,只是非常次要的品质。我在跟北大的黄岩谊老弟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给我提到了美国NIH的著名免疫学家Polly Matzinger的故事,非常之有意思。


黄岩谊就是科学网上的那个自称小土鳖的北大土博士。他是我回国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北大学生科学协会的负责人,不久之后开会时碰到他发现他不仅是同行,而且非常的优秀,从而一见如故。他也是我回国之后遇到的为数极少的土博士中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因为我们成了朋友,我在国内研究的开始时他也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帮助。他后来去了加州理工和Stanford大学做博士后,工作非常优秀,印证了我和那些欣赏他的北大老师们的判断。


Polly Matzinger就是那个会问问题的女招待。地球上学免疫学的人都知道她提出的免疫学中的Danger理论,颠覆了免疫学中长期以来奉行的self/nonself模型理论。Matzinger生于1947年,她在1974年27岁重新回到学校念大学之前,做过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工作,包括爵士乐手、实验员、训狗员以及花花公子俱乐部的兔女郎(Playboy bunny)等。关于她如何成为一个科学家,她在1998年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有以下对话:


Q.  How did you find science?


A.  I was a cocktail waitress in Davis, Calif. in 1972. I'd been in and out of school and done all kinds of jobs -- jazz musician, lab technician, problem-dog trainer and Playboy bunny, which was, incidentally, a great job. But everything seemed to get boring after a while, so I decided to make a career of waitressing and save the days for reading, composing and working with animals.


     One day, two professo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who regularly came in for beer, started talking about animal mimicry, and I asked them, "Why has no animal ever mimicked a skunk?" Professor Robert Swampy Schwab, who was chair of Wildlife and Fisheries, was floored. He decided that this question-asking waitress should become a scientist.


     For nine months, he came to the bar and brought me all kinds of scientific articles. And he convinced me that science never gets boring. At his urging, I applied to graduate school. I started in 1974, got a belated bachelor's degree in '76 and a Ph.D. in '79. I owe that man my life.


纽约时报记者Claudia Dreifus1998年对Polly Matzinger的采访:http://www.nytimes.com/library/national/science/061698sci-immune-theory.html


维基百科对Polly Matzinger的介绍: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ly_Matzinger


Polly Matzinger在NIH的网站:
http://www3.niaid.nih.gov/labs/aboutlabs/lcmi/tCellToleranceMemorySection/matzinger.htm


花花公子俱乐部兔女郎介绍(Facts about the Playboy Bunni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ly_Matzinger

其中提到前兔女郎的成就时,还专门写到:Dr. Polly Matzinger - world renowned immunologist. Denver Playboy Club, 1969


关于Matzinger在免疫学上的贡献可以参阅免疫学历史(History of Immunology)网站: http://focosi.immunesig.org/historyi.html


就是说,1972年UC Davis的那个该死的Robert Swampy Schwab教授认为Matzinger这个“会问问题的女招待”应该成为一个科学家,并且花了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去说服Matzinger去从事科学研究。结果她在1974年27岁时回去念以前没念完的大学,1976年才念完本科,1979年32岁时做完博士,从此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其实,我整天的工作也就是去花时间说服我的那些学生去从事科学研究,平均在每个学生上面花的时间还不止九个月。不少学生到最后也还是不太会问问题。早知如此,我还不如经常到酒吧去,寻找能够问问题的女招待,说服她们来做科学家。


2004年在丽江开激光物理讨论会的间歇中,大家到黑龙潭公园去喝茶。其间有一位卖茶叶的小姑娘,口齿伶俐,反应奇快,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那个杜小月绝对比不上。她的表演和对答使得大家非常高兴和惊讶,带着兴奋的心情,一帮人一会儿就买了上万元的各种当地茶叶。沈元壤先生(援用国内媒体的惯例进行注解,他就是哈佛超女庄小薇的博士导师的那位前辈)尤其对她赞不绝口。说这么聪明的女孩,到Berkeley物理系去做研究生一定会做得好。还说如果可能,他非常愿意收她做研究生。沈先生的有成就的学生遍布全球学术界,在我与沈先生的接触中,还从来没有见他这样夸过一个人。至少,他对已是哈佛大学正教授的女弟子庄小薇,没有这么样赞赏过。当时大家只当沈先生是开开玩笑,后来从黄岩谊老弟这里了解到了Matzinger的故事,才觉得沈先生之其实是慧眼识人,只可惜那个小姑娘不是生在美利坚合众国。


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会思考的芦苇和会问问题的女招待才是最为可贵的人才。


现在大家对念什么北大、清华迷信得不得了,我一直不以为然。我在1983年上中国科大时,所在的班级也基本上是当时全校,其实也就是全国平均高考分数最高的,都是全国各地选拔来的响当当的人物。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帮人在各方面的成就还是非常有限的,或者可以说很多已经变得相当平庸。前两年全国海选“超女”,几乎颠覆了中国的艺术和娱乐界,要是我们在全国也海选“学术超女”,我相信北大、清华这些名校一定会被张靓颖、或胡灵之类的酒吧里来的女招待们彻底颠覆。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导师曾对我说:我们本科招生的标准是没那么重要的,但研究生院则一定招世界上最优秀的。所以,他自己的两个小孩虽然上本校有补贴,他还是交了更多学费,让他们去上了较小的私立本科学院。上次见到他的女儿,现在已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艺术史的博士。他对我说:“Isn't it funny. Both my daughter and I have chosen to pursue something useless.”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会思考的芦苇与萝卜,还有会问问题的女招待。其他的能人,挤到清华和北大的门里去也不会有太多用处。我有时候的确怀疑,我们教的那些通过了国家正规考试收进来的学生中的大多数,在追求知识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问题上,是否真比女招待更有灵气、天赋和更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北大、清华的教授和中科院的研究员们,以后上酒吧和歌厅的时候,除了娱乐之外,可别忘了还有当伯乐的任务哦!


特别是在你们整天抱怨自己的学生不求上进的时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292.html

上一篇:0013:要追求科学,不要以我为榜样
下一篇:0015:历史上伟大的“民科”(2)
收藏 IP: 96.39.154.*| 热度|

6 侯沉 李宇斌 薛宇 李毅伟 吕振超 王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