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言语备忘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mingwang

博文

SCC 2008:我的科研起点 精选

已有 10316 次阅读 2014-10-31 22: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国际会议, 组织工作

      SCC是一个国际会议系列的缩写,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mbolic Computation and Cryptography,主要研讨符号计算中的理论、方法、工具和软件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在大大小小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中,SCC算是新丁,目前仅有三届:

      首届(SCC 2008)在中国北京举行:http://www.cc4cm.org/scc2008/

      第二届(SCC 2010)在英国Egham举行:http://scc2010.rhul.ac.uk/

      第三届(SCC 2012)在西班牙Castro Urdiales举行:http://scc2012.unican.es/

      我不时想起SCC 2008,因为那次会议是我科研事业的起点,它让当时仍觉迷顿的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2008年的我是直博第一年的懵懂少年,对学术世界充满向往,总觉得科研离我很近也很远:作为一名博士生,我的主要工作是科研,但刚刚离开本科多彩生活的我却对科研的前沿知之甚少,又难觅入门之道。就在我无所适从的时候,导师安排我协助组织SCC 2008,让我负责与会议当地组织有关的各种事宜,于是我瞬间忙碌起来。

      忙碌的一天往往有得有失,我既会因为顺利完成海报设计而沾沾自喜,也可能由于邮件漏掉附件而怏怏不乐。所幸的是,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导师交流,感受到了他的严谨、缜密和有序,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网站、海报、酒店、餐饮、宴会、交通、通知等等事宜也在我的直接参与下一件一件地完成了。如果说这些锻炼了我的能力的话,也许与国内外学者的接触才是使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关键: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领略到大师的风范,感受到最前沿的科研究竟是什么样子。

      SCC 2008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B.BuchbergerACM Kanellakis奖得主、奥地利开普勒大学教授)就深刻的符号计算理论与方法高谈阔论,而在会下他又与我们这些年轻人亲切交流,展现出极强的亲和力。ACM图灵奖得主A. Shamir(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教授)以高屋建瓴的方式讨论整个学科的发展趋势,而他如手术刀般敏锐的科研洞察力更是令人折服。他们让我发现,我处在一个开放、合作、友好的环境之中。与会者乐于分享、乐于共同进步、乐于鼓励与提携年轻人。这里似乎没有年龄和背景的差异,有的只是知识的交流和传承。我仿佛看到了思想的河流汇聚于此,又借由参与者传播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于是,那个对科研世界向往却知之甚少的我突然抓住了科研世界的特征,也描绘出了心目中学者的轮廓。眼前的奋斗道路愈发清晰,而日后的奋斗目标也逐渐显现。

      众多与会者之中有一位最为特殊,那就是我日后博士论文的联合指导导师Jean-Charles Faugère研究员。正是在SCC 2008这次会议上,我结识了身为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的他,并最终有幸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在他和王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在我看来,导师犹如博士在科研生命中的父母一般,将其科研操守、科研态度和科研方法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遇到好的导师,是博士一生之幸。那么有两位好导师的我,更是坐拥双份的幸运,而其中一份就源于SCC 2008。除了Jean-Charles,我在会议的组织和举行期间还结识了许多专家学者,其中有些老师更是一直以来关心帮助着我,实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诚然,国际会议的组织耗时耗力,要求组织者事无巨细、随机应变:小到会议代表纸笔的准备,大到特邀报告人的选择与邀请,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不说组织者非得有三头六臂也着实相差不多。但一切的辛苦劳神随着会议的举行也慢慢地烟消云散,今日回想起来,沉淀下来最多的还是成就感。后来,凭借着积攒下的宝贵经验,我也逐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一些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之中,为我自己的科研事业不断地添砖加瓦。

谨以此文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

SCC 2008会议海报

 

SCC 2008的三位特邀报告人


Bruno Buchberger教授

Adi Shamir教授

王小云教授

(牟晨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62128-840164.html

上一篇:AISC 2006之于我
下一篇:我与Hironaka教授的一面之缘
收藏 IP: 113.204.5.*| 热度|

4 黄永义 张士宏 LetPub编辑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