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已有 3655 次阅读 2017-12-19 21:39 |个人分类:文章|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开放, 科技, 海洋, 战略, 前沿



创建国家实验室是2006年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的。时至今日,经过正式批准的只有一家,即“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为什么推进得这么慢,下一步会怎样,尚不得而知。因专业上部分相关,最近有机会前往这个实验室看了一下,见到了现任主任委员会主任吴立新院士和秘书长潘克厚先生,听他们做了些介绍,并现场参观一些设施,如展厅、超算机房等。进展情况和未来设想都令人印象深刻,在地球科学领域中海洋学科能抓住机遇率先走出这一步,确实很难得。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的,由国家相关部委、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目标定位是要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依托青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团队开展原创性研究,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目前提出的具体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将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成为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凝聚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开展原创性和协同创新研究。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海洋国家实验室打造成为世界第七大海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海洋国家实验室“旗舰”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完整的海洋科技创新链,建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实验室总占地640亩,分东西两区建设。总建筑面积15万平米,总投资13亿元。项目主体基建部分已经完成,包括支撑海洋创新研究的基础设施、研究平台、人才集聚环境及配套服务设施,具备了研究团队入场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2015年10月30日,海洋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


实验室围绕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围绕透明海洋与国防安全、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安全、海底过程与能源矿产安全、深海与极地极端环境研究、健康海洋与生态安全五大科研任务,确定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海洋技术与装备、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海底过程与油气资源、深远海和极地极端环境与战略资源等6个研究方向,组建了8个功能实验室及多个联合实验室。功能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的核心科研单元,联合实验室则是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实验室已有科研人员2000多人,包括固定人员近400人和流动人员10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体现了实验室的开放性。


从实验室2016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到所取得的科研进展,在所确定的六个方向上都有不少成果。如我相对熟悉一些的领域“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在透明西太平洋认知体系、海洋数值模式大规模高效并行计算技术、波-湍流运动相互作用、基于大数据的中尺度涡旋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实验室最近还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共同建设“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iHESP)”,进一步推进地球系统模拟预测模式技术的研发。


由于在基础设施、资料获取、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约束,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在海洋科学领域的进展存在一定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这一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把握和对政策、机制的调整,使我国海洋科学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令人鼓舞,希望他们能取得更快的进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1090563.html

上一篇: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
下一篇:羊毛出在猪身上
收藏 IP: 123.126.85.*| 热度|

3 郑永军 黄仁勇 杨艳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