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2023年:向“1.5℃”阈值逼近

已有 2041 次阅读 2023-10-25 22:36 |个人分类:文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5年12月12日,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TheParis Agreement),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这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2016年9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完成了最后的法律程序,正式生效。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经过两周的谈判,完成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

100多年来,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得出了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了地表温度持续升高的结论,且这一变化已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负面影响。《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减少排放,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要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巴黎协定》还提出,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示控制气候变化的强烈意愿。

设定2℃和1.5℃这样的阈值,是基于超阈值后将会对地球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及对人类生存条件造成不可逆的重大负面影响这一论断而做出的。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给出的结论:“毋庸置疑,人类活动影响已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大气圈、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迅速的变化。”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很多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各地观测到的热浪、强降水、干旱和热带气旋等极端事件,特别是将其归因于人类影响的证据,均已增强。

从《巴黎协定》生效开始,7年过去了,尽管距本世纪末尚有时日,但人类社会所做的努力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能否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控制住不断恶化的气候环境?若从实际观测到的数据中寻找答案,确实不容乐观。

2022年夏季,北半球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高温热浪,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了破历史极值的高温纪录,并伴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2023年以来,再次发生了以北半球持续性破纪录高温为主要特征的异常气候,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相继出现了全球最热的6月、最热的7月、最热的夏季、最热的9月。伴随发生的是多个国家或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造成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这一变化提醒人们关注《巴黎协定》中设定的阈值,如此频繁的自然灾害是否意味着地球气候状况在接近或跨越那个1.5℃的指标呢?量化的结果给出了令人不安的答案。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突破阈值不是指短期行为,不能根据超过几天甚至一周的短期波动轻易下结论,要看多年平均值的演变是否表现出稳定超越。但若一年内出现了多日超越,且超越日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显然不是好迹象,个体值的增高会拉抬均值,向阈值靠近,实质性突破可能为期不远。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15℃,虽然这样的平均结果与1.5℃的阈值尚有距离,但个别天数出现突破则在多年前就开始了。2015年12月,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跨越1.5℃门槛的全球平均气温,且持续了几天时间。自那以后,短期内突破这一阈值的情况不再罕见,多个年份相继发生。


最为极端的状况发生在2016年,由于受到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当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了历史记录,至今仍保持着。而突破1.5℃增温阈值天数比例也大幅增加,超过了20%,达75天。由于有特殊气候事件为背景,这一显著提升似也在情理之中,可以给出多数人认可的解释。然而,在2023年,尽管伴随了厄尔尼诺事件,但毕竟是初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温幅度无法与2016年相比,大气温度的反应则表现极为敏感,率先发力。截至10月2日,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增温幅度高出1.5℃阈值的天数已达86天,有些记录甚至高出1.8℃,且天数还有增加的趋势,显著超越了2016年。照这样的演变趋势,今年全球平均气温打破2016年的纪录应成为大概率事件。

按照IPCC的分析,1.5℃的增温阈值若不能守住,地球环境将为此付出代价。而2023年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西北的沙尘暴、西南的干旱、华北的极端暴雨、华南的台风,都带来了近年来少见的灾害;从全球视角看,加拿大的林火、美国和印度的旱涝交替、欧洲的高温、地中海飓风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等,也都造成令人震惊的后果。

现实警示着人们,气候变化的负面后果伴随着气温的升高在加剧,各国领导人将于11月再次汇集,参加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COP28气候峰会,在经历了2023年频发的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后,人们寄希望于这次会议能取得更多成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不仅是要关注所设定的最终目标,更要为实现目标找到可行的路径和有效的推进方式。

《中国气象报》


二维码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1407238.html

上一篇:九月全球月平均气温再破记录
下一篇:温暖的10月再破全球气温历史记录
收藏 IP: 223.72.121.*| 热度|

3 檀成龙 尤明庆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