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先“亡天下”后“亡国”:“政教合一”的集权制国家的政治规律

已有 4185 次阅读 2012-4-8 12:56 |个人分类:政治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道德, 信仰, 天下

 

信仰是一个自由的精神领域,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中国人原本是有自己的信仰的,这种信仰起初是作为父系社会原始宗教的残余而进入文明社会的,在整个封建制邦国时代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但是从战国商鞅变法开始,郡县制逐渐形成并由秦国日益扩张到其它诸侯国,最终建立起郡县制帝国(秦朝),这种国家形式自秦朝一直延续至清朝,这两千余年间,国家政权统制一切,人的精神领域也被纳入其统治范围,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使得国民的信仰越来越被政治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受国家强制力量控制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而不再是国民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郡县制帝国造就了一个缺乏个人意志自由从而没有真诚信仰的民族。

 

秦汉以来所形成的所谓传统道德,实际上是属于黑格尔所讲的“国家道德”,举凡忠、孝、信、义等等一切道德都是国家提倡的,实质上是国家对国民提出的政治要求,因此,国民在实践这些道德时,这种实践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在履行其自觉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而是在完成要求他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缺乏统治者所期望的政治觉悟的话,他们的道德实践就必然是违背其个人意愿的不自由行为,即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而是虚假的道德行为。

 

当然,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只是想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根本不在乎国民的道德行为是否真实或是否虚伪,只要国民普遍有这种道德行为的事实,其政治目的就达到了。也因为如此,统治者向来只是满足于国民有表面的道德行为,而完全不在意他们的这种道德行为是否出于真诚的信仰。久而久之,这个国家的国民自然就无所谓“正信”的信仰了。

 

不过,郡县制帝国时代,也存在着国家统治力量所难以完全控制的地方,特别是存在着国家教化力量所不能及的地区,这些区域的国民就成了所谓“化外之人”。然而,正是这些“化外之人”,倒可能保留着某些世代相传的朴素而真诚的信仰,因而也可能有真正是出于其个人自由意志的道德行为。

 

要之,在郡县制帝国时代,中国的所谓“文明人”(“化内之人”),实际上都不过是一些缺乏真诚信仰而在道德上表现虚伪的人;而所谓“野蛮人”(“化外之人”),倒可能是具有真诚信仰而在道德上表现朴实的人。

 

在“政教合一”的国度,凡其教化所及者,被化成的天下都是信仰不真、道德虚假的天下。而一个信仰不真、道德虚假的天下,只要其统治者自身不再坚持某种意识形态,而是徘徊于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抑或统治者阵营中的成员(官员)都普遍不再按统治者自身所提倡的道德实行其事,就必然会面临如顾炎武所讲的“亡天下”之局面,而只要“亡天下”,接踵而至的就是“亡国”。这是具有“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发展规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556734.html

上一篇:孔子的价值观是一种历史价值观
下一篇:“皇权卫士”的“忠君”派与“人权卫士”的“普世价值”派
收藏 IP: 121.236.166.*| 热度|

13 张伟 王涛 徐迎晓 刘广明 汪晶 袁文常 张焱 丛远新 平果 laokanke wgq3867 者仁王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