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少堂志林(1416)】研究本人的高校硕士学位论文最新目录22篇(2023年底更新)
2023-12-11 21:11
【堂按:这个目录,通常我会根据每年的新数据进行一次更新,如果有研究我的新的硕士学位论文发现的话。这次更新的数据来源有知网、国家图书馆官网、道客巴巴网、百度网等。本次更新前,发现本目录的老版本第6篇和第11篇是重复的,因此删去了其中一篇,又补充了新近刚发现的2篇,即第21、22篇。一共22篇】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1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置顶 · 【少堂志林(1369)】我来过,我做过,我被看见(续)——大学教授研究某人的文章目录
热度 2 2022-2-16 20:45
今天上午在科学网挂出博文《 【少堂志林 (1368) 】我来过,我做过,我被看见 —— 一份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2022 年初更新) 》后,顺便整理了一下我搜集到的大学教授发表的研究本人的论文(文章)。大致有如下篇什: (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 〈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39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置顶 · 【少堂志林(1379】那年,那月,那天,那模式——纪念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诞生15周年
热度 2 2022-4-27 13:36
那年,那月,那天,那模式 ——纪念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 教学模式诞生15周年 程少堂 (全文15393字) 内容提要: 在2002年4月11日成功主讲《荷花淀》公开课之后,为了应答一线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呼唤,我加快了语文味教学模式的探索步伐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657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置顶 · 【少堂志林(1375)】那年,那月,那天,那课
2022-4-11 11:09
那年,那月,那天,那课 内容提要 20年前的今天(2002年4月11日),本世纪最初20年在中国语文界有重要影响的拙课《荷花淀》诞生。其诞生的意义主要有三。 首先,这堂《荷花淀》公开课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发轫之作。语文味教学流派教学的显著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60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置顶 · 【少堂志林(1303)】湖南师大文学院周敏博士发表研究本人《荷花淀》课例的论文
2021-1-25 22:44
2002年4月11日,本人在深圳中学主讲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由于创造了一种与传统小说教学不同的新的小说教学范式,因此在语文界产生很大影响,虽然反响中赞弹皆有,但喜欢这堂课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更多一些。周敏博士是湖南师大文学院教授,湖南师大国培班负责人,她比较喜欢我的《荷花淀》一课,这是她和湖南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76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置顶 · 程少堂序梁青新著: 生命的呼唤与应答
2020-8-18 18:26
【少堂志林(1269)】生命的呼唤与应答 ——梁青著《从语文味到人间语文—— 梁青 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序言 程少堂 (23000字) 梁青是2019年5月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程少堂传》一书的作者,《从语文味到人间语文—— 梁青 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是 梁青 的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8562 次阅读|2 个评论
置顶 · 谢幕:倾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掌声 ——记程少堂教授荣休暨《程少堂传》首发仪式
热度 4 2019-6-10 18:52
【少堂志林(1175)】谢幕:倾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掌声 —— 记程少堂教授荣休暨《程少堂传》首发仪式 【《程少堂传》作者梁青报道】 当一个人在舞台谢幕的时候,听到观众由衷的掌声,他一定会快乐和感动。而当一个人在告别自己职业生涯的时候,如果听到了来自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9972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置顶 · 【少堂志林(1211)】一粒新词,两本传记,三十春秋(纪念来深从事语文教研工作20周年、开展语文味研究30年)
热度 1 2019-11-8 07:51
一粒新词,两本传记,三十春秋 —— 我的“学术生涯蒙太奇” 程少堂 2019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年份:我于 2019 年 5 月到龄退休;至2019年, 我直接、间接从事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接 近 30 年;而 2019 年 11 月 8 日,又是我通过全国招聘考试,从珠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1012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置顶 · 【少堂志林(1163)】退休吟
热度 1 2019-5-7 09:18
退休吟 二〇一九年五月八日,是本人正式退休的日子。特习作古诗 一首 ,以资纪念。 从来绝调难为成, 偏有妙曲谱人生。 门前滚滚红尘闹, 心中翛翛神灯明。 唯有激情多奇志, 敢做语文一陈胜。 长啸一声归去也, 功过自有后人评。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779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1
【少堂志林(1308)】“曲未终,人未散”
热度 1 程少堂 2021-3-29 16:23
退休后,还有两家语文刊物坚持按时给我赠寄杂志。一家是语文界老牌著名刊物 《语文教学通讯》,由山西语文报社编辑出版;另一家是上海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也是一家老牌著名语文刊物,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 每次收到赠送的刊物,我都会翻阅。日前翻阅《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20年第12期,发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344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少堂志林(1307)】论“闭眼”与“睁眼”
程少堂 2021-3-26 22:04
今天上午,深圳有位初中语文教师在微信上要添加我为好友。我考虑了一下,加了她。 为何考虑了一下才加她呢?原因有二。一是,我退休后当天即退出了所有交际软件的朋友圈,包括我工作单位的微信和QQ朋友圈。同时我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的绝大部分“好友“都删除了,只保留了很少的一部分人,且只保留了通讯功能。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28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堂志林(1306)】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考研复习必看成功上岸经验分享
程少堂 2021-3-25 21:22
有一段时间不写博客了。最近有老师要考语文教育学的研究生,问我要一些复习建议,同时发来一些涉及到我的文章。这些东西我见得多了,但有人发来,还是立此存照,以保留资料。以下是新浪博客上一篇谈考研究生的文章。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考研复习必看成功上岸经验分享 (2020-06-15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27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堂志林(1305)】冬夜卧海听涛偶成(之二)
程少堂 2021-2-2 07:00
冬夜卧海听涛偶成 (之二) 昨夜卧海听涛,夜梦又讲公开课世说,醒后记之。 致仕潇洒无自哀, 尚思激情啸讲台。 夜阑卧听涛拍岸, 笑声掌声入梦来。 2021/02/2 附: 【少堂志林(1301)】冬夜卧海听涛偶成 已有 706 次阅读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30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堂志林(1304)】广西《中学教学参考》杂志新年发表论文研究本人在香港主讲的公开课《子衿》
程少堂 2021-1-26 10:06
2005年11月25-26日,应香港教育学会邀请我到香港讲学两天。 其间,我为香港老师讲了三堂公开课, 作了一个关于语文味的学术报告,都相当成功。公开课,我原计划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 诗经 · 子衿 》。到了香港后,香港老师临时提出,希望我讲一讲 被香港中学语文教师公认为香港中学语文教材中最难讲的一篇课文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57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堂志林(1302)】好的教学法不会过时——读教育史感言
程少堂 2021-1-24 19:57
好的教学法可能也可以有局限性或缺点,但优点或长处是不会过时。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两千多年过去了,不仅没有消亡,甚至也没有老朽,而是依然生机勃勃,引领着21世纪时代教育教学潮流。 不好或表面很好而实际上不太好的教学法,虽然可能被上上下下鼓吹成十全十美,甚至有红头文件强力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35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堂志林(1301)】冬夜卧海听涛偶成
程少堂 2021-1-17 10:11
冬夜卧海听涛偶成 莫惊鬓畔秋霜满, 且看腹中春自深。 夜阑卧听滔滔海, 疑是当年奋进心。 2021/01/16深夜于南海之滨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21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堂志林(1300)】学生不喜欢一位老师的“另类”原因
程少堂 2021-1-7 21:27
1983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原航天部宜昌某导弹基地第一中学做高中语文教师七年。当时我们语文教研室有一位郭姓同事是当地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人不错,教学也认真,但学生却不太喜欢他。我一直不理解学生为何不喜欢他。有一次和一些学生私下聊天,我说郭老师教学不错,人也不错,你们同学好像不太喜欢他,为何?有一个同学回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19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堂志林(1299)】胎死腹中的《语文名课观止——当代语文名课99例》
程少堂 2021-1-4 20:30
2011年,本人荣获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评选总成绩第一名。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成立之初,我将由我主编、工作室 全体 成员参与编选的《语文名课观止——当代语文名课99例》一书,列入工作室工作计划,并在工作室作了公布。我还把这件事与北京一位编辑沟通过,他很支持编选这本书。但后来这本书“胎死腹中 ...
个人分类: 少堂志林|170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