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将自主神经功能与行为联系起来的多迷走神经理论

已有 1727 次阅读 2021-2-18 06:58 |个人分类:医学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将自主神经功能与行为联系起来的多迷走神经理论

     “多迷走神经理论”由Porges于1995年在《心理生理学》在“在防御世界中定向:哺乳动物对我们进化遗产的改造”一文中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迷走神经,第十颅神经,包含有助于调节内脏的通路,包括心脏。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并不起源于共同的脑干结构。用多迷走神经理论解释迷走神经的两个初级髓源核:疑核和背侧运动核的不同功能。尽管来自两个核团的迷走神经通路终止于窦房结,但认为起源于疑核的纤维是呼吸窦性心律失常的唯一原因。呼吸窦性心律失常和心率的不同变化可以用背侧运动核和疑核的独立作用来解释。该理论强调系统发育的观点,并推测哺乳动物,而不是爬行动物,脑干组织的特点是包括疑核在内的腹侧迷走神经复合体,与注意,运动,情绪和沟通相关的过程。各种临床疾病,如婴儿猝死综合征和哮喘,可能与背侧运动核和疑核之间的竞争有关(Porges. 1995.)。

其后,Porges在“迷走神经透视”一文中阐述,多迷走神经理论引入了一个新的视角,将自主神经功能与行为联系起来,包括将自主神经系统视为一个“系统”,识别参与自主神经状态调节的神经回路,并解释自主神经反应性在动物系统发育中的适应性脊椎动物的自主神经系统。本文有两个目的:第一,提供一个明确的理论陈述;第二,介绍多迷走神经视角的特点。多迷走神经的观点强调了对神经调节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和系统发育变化的理解如何导致不同的问题、范式、解释和关于生物行为过程中的自主功能的结论。最重要的是,多迷走神经的观点强调了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结构的系统发育变化的重要性,以及这些系统发育变化如何提供对两个迷走神经系统的适应功能和神经调节的见解(Porges. 2007.)。

Porges团队的Austin等人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与情绪调节:多向迷走神经理论的启示”一文中提出目前的研究提供了第一个已发表的证据,证明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成分区分了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个体和对照组之间的反应谱。呼吸窦性心律失常是有髓迷走神经纤维对心脏影响的无创性标志物,在呈现不同情绪内容的电影片段时收集心脏周期。边缘性人格障碍组和对照组呼吸窦性心律失常和心率的初始水平相似。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两组表现出相反的轨迹,边缘性人格障碍组呼吸窦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周期减少,而对照组呼吸窦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周期增加。实验结束时,两组的呼吸窦性心律失常和心率都有显著差异。呼吸窦性心律失常变化与心脏周期的相关性仅在对照组显著,提示迷走神经机制仅在对照组介导心脏周期反应。研究结果与迷走神经理论一致,阐述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自主状态的不同适应变化。边缘性人格障碍组以支持战斗和逃跑动员行为的生理状态结束,而对照组以支持社会参与行为的生理状态结束。这些发现与其他已发表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证明了心脏与其他精神病患者的非典型迷走神经调节(Austin, et al. 2007.)

Kolacz等人在“创伤应激与发育中的自主脑-肠连接:作为心理社会和胃肠病理学综合框架的多迷走神经理论”一文中介绍了一个基于多迷走神经理论(Polyvagal Theory )的综合框架来介绍一系列的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常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同时发生。这些疾病的风险在那些有创伤、虐待和慢性压力史的人中尤其高的机制。它描述了进化如何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多迷走神经理论为理解适应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原则,在体内平衡,威胁反应和心理社会功能,有助于病理学的发展。利用这些原则,他们概述了促进和维持社会情绪和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并回顾了它们对治疗目标的影响(Kolacz, et al. 20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2645.html

上一篇:慢性应激在正常内脏感觉中的作用
下一篇:应激与肠道-脑轴微生物群:精神病学中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