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闭合生态系统——“月宫一号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narpalace1

博文

“太空农场”中的动物(下):小小昆虫完胜

已有 4537 次阅读 2015-2-14 10:43 |个人分类:月宫一号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太空农场”中的动物(下):小小昆虫完胜

 

一篇文中,为您盘点了各国研究人员为“太空农场”筛选的候选动物,可以分为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鱼、禽和畜几类。上回讲到,听到这儿您可能要问了,这些动物中,哪种更具有优势?为什么我们在月宫一号中选择了培养昆虫?下面马上为您解答这些疑问。

 

 

先,从营养的角度,我们拿黄粉虫和鱼、禽、畜等常见动物性食物做个比较。

粉虫幼虫和蛹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合理,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猪肉,羊肉和大豆,接近于牛肉和鱼肉的含量。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 两项指标均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必须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例为44.7%,满足FAO/WHO标准。黄粉虫幼虫和蛹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高达24.1%,大大高于鸡、猪、牛、羊、鱼肉、牛奶的含量。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35.4%,这一比值远远低于猪、牛、羊、鱼肉,对人体健康更有益。此外,黄粉虫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抗菌肽、几丁质和壳聚糖等功效性成分。因此黄粉虫对于宇航员而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重要的是,由于是在未来密闭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培养,需要考虑一系列问题。包括培养过程中是否有污染、气味,培养难易程度,是否会占用乘员过多时间,以及培养动物对系统废物处理环节的影响。下面就着上述几个问题,把这几种候选动物挨个给您分析分析。

1)鱼类

在鱼类养殖方面,由于鱼类生存在水生系统中,该系统本身即为一个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水生环境易产生微生物污染、有机物污染等问题。且鱼养殖系统需要孵化子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等,构造复杂,在空间环境中如若出现问题后维修困难。鱼类的获取、食物的制作也给宇航员加大了劳动强度和难度。鱼类和螺类还存在着废物处理的问题。鱼类含有鱼鳞和鱼骨,螺类则会产生大量的螺壳,这些废物的处理向系统引入了新的问题,增加了宇航员的工作量。鱼鳞和鱼骨含有大量的磷酸钙,而螺壳则含有大量的碳酸钙。钙质也是宇航员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应考虑钙质的循环问题。

科研人员设计的复杂水生系统(c.e.b.a.s.)

2)甲壳类软体动物

甲壳类软体动物,例如蜗牛,壳十分坚硬,富含碳酸钙,不易被生物处理和降解,增加废物处理的难度,影响系统中钙质的有效循环。

(图片来自网络)

3)禽畜类

对于禽类、畜类,您要是去过养殖场,亦或是家里养过禽畜或宠物都知道,禽畜类的饲养气味是不用说的。禽畜饲养的过程中还会产生NH3H2SCH4CO等有害气体,产生大量异味,在密闭环境中增加了系统的风险性,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同时,禽畜类动物产生的废物种类繁多,其处理存在着更大的难度。例如皮毛、羽毛、骨骼、内脏等等,都加大了系统废物处理环节的复杂程度。对于动物排泄物的收集也存在着很大困难。

 

4)黄粉虫

黄粉虫是联合国农粮组织选出的食用昆虫最佳物种,是基于高生长速率、高日生物量增长、高生物转化率、能够高密度生长、不易受病害、低劳动强度大规模生产、生产的地域限制小、可驯养获得高品质品种等几项标准筛选获得。

把黄粉虫引入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不会出现上述其他动物的问题。黄粉虫的饲喂过程十分简单,不会占用乘员过多的劳力;它的饲养过程不会产生异味,就连虫粪也是干燥无异味的沙状颗粒。黄粉虫可以以系统内植物的不可食生物量(秸秆、蔬菜不可食部分等)为饲料,因此不仅不与人争抢食物,还可以作为系统废物处理的一个链环,将植物废物转化为营养含量高的动物蛋白,供乘员所食用。

志愿者董琛在烹饪黄粉虫

 

黄粉虫被摆上月宫一号的餐桌。黄粉虫的烹饪十分简单,可以在锅中炒熟直接食用,也可以磨成粉,加到面粉中,做成面包等面食。

 

 

 

参考文献:

Volker Bluem, Frank Paris, Novel aquatic modules for bioregenerative life-support systems based on the closed equilibrated biological aquatic system (c.e.b.a.s.), Acta Astronautica, 2002. 50(12): p. 775-785

Slenzka, K., M. Dünne, and B. Jastorff, Biomonitoring and risk assessment on earth and during exploratory missions using AquaHab®. Adv. Space Res., 2008. 42(12): p. 1944-1950.

Uchida, S., M. Masukawa, and S. Kamigaichi, NASDA Aquatic Animal Experiment Facilities for Space Shuttle and IS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2. 30(4): p. 797-802.

Ghaly, A.E. and F.N. Alkoaik, The Yellow Mealworm as a Novel Source of Protei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 4(4): p. 319-331.

Leyuan Li, Zhiruo Zhao, Hong Liu, Feasibility of feeding yellow mealworm (Tenebrio molitor L.) in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s as a source of animal protein for humans, Acta Astronautica, 2013. 92(1):103-109

 


欢迎扫码关注"月宫一号"微信公众号, 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环境生物学与生命保障技术研究所 "月宫一号" 刘红教授科研团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全国空间基地生命保障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创建并维护。带您了解载人深空探测生命保障系统科普知识和最新研究动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34086-867965.html

上一篇:“太空农场”中的动物(上):候选动物大盘点
下一篇:“月宫一号”隐秘的居住者——微生物
收藏 IP: 223.72.182.*| 热度|

4 刘洋 于仲波 刘光银 王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