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有关心理学的若干尴尬问题

已有 5531 次阅读 2007-10-24 12:53 |个人分类:心外有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开始学习心理学至今已近10年,遇到了不少尴尬问题。在目前的中国,学心理学的人实在是尴尬之人,学文科的不认为心理学是文科,学理科的不认为心理学是理科;找工作时很难有上手快的职业,只有到中学教政治,或者到监狱当医生;我们这些尴尬的人还经常遇到尴尬问题,一些很难回答得清楚的问题。若说提出这些问题之人是文盲倒也罢了,提出这些问题的,既有乡下老农,也有其他学科硕、博士,既有公司职员,也有公司高管。这一日突有所悟,要把这些尴尬问题罗列出来也!

1、那你说说我现在在想什么?

这是让心理人最尴尬的一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心理学的目的永远不是要直接窥视他人内心,而是要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学心理学的永远不能仅凭他人的言行判断出他人目前心里的想法,但是可以通过他人言行的语气、语调、动作、手势、表情等初步推断此人目前的情绪状态、语言风格、行为特征乃至个性特点等。请注意,仅仅是初步推断,即使经验十分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也很难做到准确,“人心隔肚皮”永远对。

2、你说我说的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把心理学工作者看成是猜谜大师。心理学可以借助逻辑推论(通过对一系列有相关关系的问题的回答的分析,判断回答者逻辑是否成立,从而得知回答者是否在说谎,但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显然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或者测谎仪来判断被试是否在说谎。测谎仪的工作机制是测试被试说话时的心电、脑电、皮肤电等生理指标是否异常。大量的研究表明,通常状况下说谎时这些指标会异于不说谎时,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说谎时这些指标一定会同平时有所不同,说谎高手可以逃过说谎仪的监控,也就是说,说谎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可以通吃。

3、你帮我解解梦吧。

心理学工作者不是周公,实质上,精神分析学派的解梦方式和周公解梦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精神分析学派很多是基于精神病个案的研究得出的具有符号表征意义的临床诊断,运用于精神病患者更恰当些。周公解梦虽然来源已不可详考,但也有不少考据文章,而我略读了下,感觉其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的“学问”(不敢归为科学,呵呵),精神分析和周公解梦的区别有点像西医和中医的区别一样。您希望我把您当成精神病患者(仅仅是一种疾病)来看呢,还是把您当成健康人来看?

4、心理学不是科学。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科学工作者”拒绝承认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脱胎于哲学,很多哲学大师在著作中都有自己对心理世界的思考。自从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心理物理法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已经不限于传统的思辨、内省,而逐渐增加了实验法、测量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大量采用统计技术。而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门类,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在蓬勃发展之中。心理学领域里这种独特的研究方法正是符合人的两面性:既属于物理学中的被观察者,又属于研究物理学的观察者。当一个研究对象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时,你就不能使用完全严格的物理学研究方法了。而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学分析方法,使得心理学研究符合一切科学规定的范畴。

5、心理学是文科。

绝大多数学校心理系本科招生时只招理科生。现代心理学研究需要极其丰富的数学、生物学知识,你可以把它看成交叉学科,但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学科。

6、学完心理学只能做心理医生。

由于其涉及门类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可选择企业咨询、市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比如在高校、监狱、部队、警察部门任职)、心理类杂志或网站编辑等职业。

7、心理咨询师的心理都不正常。

这是比较客气的说法。比较不客气的说法是“学心理学的都是变态吧?”

这个问题尖锐得让人无法回答。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心理不健康者或心理疾病患者。这就好比一个崭新光鲜的垃圾桶,它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接受别人倒出来的垃圾,如果不经常请扫,难免自己也成为垃圾。心理咨询师每天要接受大量的关于他人的负面信息,他们看到的都是人性中丑恶、阴暗、卑劣、无耻的那些东西,日子长了肯定受不了。所以职业咨询师通常定期会到别的咨询师那里,分享自己的苦乐,让自己保持阳光、健康、快乐、积极的心态。

而那些不是以心理咨询为职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学心理学的人中,有些人后来患上了精神疾病,但这跟是否学心理学完全无关,因为学数学的也有精神疾病患者,学金融的也有。因为看到一两个学心理学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认定学心理学首先得让自己变态,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8、来访者都会爱上咨询师

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确实有来访者后来爱上咨询师的案例。但是优秀的咨询师都会尽量避免这一点的发生。

心理不健康很多是因为执著产生,对人的执著,比如失恋;对物的执著,比如恋物癖;这一点心理学和佛学有相通之处(有一本好书叫《佛教与心理咨询》,不错)。不同的是,佛教讲放下和看破,而心理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移情。

执著,在这里通俗点讲就是“钻牛角尖”,想让来访者从牛角尖中钻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个注意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好的咨询师会尽量避免来访者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同时,咨询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共情”,通俗点讲就是和来访者产生共鸣,这很容易让来访者产生“这个人怎么跟我这么投缘啊”的想法,认为这个人简直能够跟自己“尿得到一个壶里去”(参见《亮剑》,李云龙语)。共情是心理咨询中必需的,但共情之后,好的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自助,而不是共情一生。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浪漫,咨询师经常因自己的工作而失眠。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师的信条,而不是让来访者依赖自己一生。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9594.html

上一篇:小处随便与随处小便
下一篇:来自两个科妄的对话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 0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