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微纳米增氧? 我不清楚, 真的实用么?

已有 5715 次阅读 2015-9-27 02: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经常遇到一个概念叫“微纳米增氧”, 说白了差不多就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罩子上有很多缝隙,气体打进来,被那罩子剪切成无数的小气泡,带着小气泡的水被水管带着流到水体中,根据Stokes定律,气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与气泡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因为小气泡很小,在水中停留时间很长,所以增氧效果好了。这个广告吹得没心没肺的,什么纳米啊电子啊自由基啊,啥鸡巴都扯上了,反倒让我不信。我特讨厌理论上说不清楚边界条件又瞎扯的,例如全世界风靡的浮岛技术、碳纤维水草之类的我就长期抵制中。

    我一直搞不清其和压力溶气增氧相比谁合算?不说设备的话——设备肯定是压力溶气的大,罗茨鼓风机价格不是闹着玩的,当然微纳米增氧也卖得贵得要死。

    气泡在水中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尺寸的,厘米级的,要想细化,理论上是要输入能量来解决气泡表面张力问题的,从这个角度看,能耗应当是增加得很大的才对啊?

   假如真的有广告吹的那么牛,为什么始终无法在工厂和污水处理厂淘汰罗茨鼓风机?这些工厂的能耗电费可是水处理费用的大头,商业都构建这么大了又不是草创阶段?

    我们传统的射流增氧机与之相比差别在哪里?传统微孔曝气(肯定不好,因为微孔总爱堵塞)与之差别在哪里?我这里说的是成本。


    同为静态——可深水实施的增氧,我首创的物理肺增氧体系采取的是另外一个思路,即不管它气泡的大小,不增加能耗,但把气泡长期固定在水下,这种体系吧,增氧效率大得惊人且优势在于可以替换掉水中的有害气体,但问题在于交换速度不行,好像也就适合天然水体维护与构建生态斑块、理论上还适合中低密度养殖用,这个增氧体系现在还在一步步改进中,最近又把这个体系扩充了2个小兄弟,其中一个已经申报专利了,特点是利用风能的同时还能把光引入低透明度的水体深处,来强行构建生态群落。这次正准备将这三个物理肺方向从中试转入示范阶段来。————在垃圾学校的一条重污染黑臭河涌不截污的改造工程中(经费还没下来,要等应急修复http://tieba.baidu.com/p/4051634603  验收合格了才进一步说。公家的事情没个准头还有可能有变卦)


   感觉互相不可替代的样子来着?自然水体的增氧吧需要的是成本超低兼极好的指定位置生态斑块构建能力,非物理肺其他增氧体系目前均无法实现(实验室200升中试结果,现有一切增氧方法均没有动物趋近,即使是把压力溶气水打到泥水界面底泥也会被搅动并吓走底栖动物,硝化反硝化系统被人工增氧所抑制);然而。。。。。。。。然而遇到紧急污染增氧需求的时候物理肺就是个屁,哪怕我打氧气进去也慢的要死,除非水体流动着剪切它——毕竟从理论上看,为保证低成本我不能特意去调节气泡的表面积,否则不是材料特贵就是能耗变大,相应导致增氧效率受到限制。貌似还得微气泡增氧才行的样子? 而在能耗限制前提下,物理肺最多就是实现物理肺增氧——常规曝气之间的转换而已。    


   请指点我?

   未截污黑臭河涌应急修复————我的理论,化生学院学生全用手工操作的。等验收,如果有后续单子要整体改造,所以在问这个问题。



    这是我们的义工队伍,一群热血学生。我们的群称为“施洗约翰”。我们使用的,目前全部是工矿渔业的废弃物,有部分还是国际上一直束手无策的。水质监测由泉州市给排水中心负责的,当然我们自己也监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23736.html

上一篇:爱骂我是蒋春暄随便,大不了做一辈子民国科学家
下一篇: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去年的准徒弟潘玉婷的。
收藏 IP: 175.43.113.*| 热度|

9 姬扬 蔡小宁 徐军 张忆文 赵序茅 曾新林 姚伯元 徐旭东 sccheu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