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40年前俺的家乡:和谐自然而且有逻辑

已有 3452 次阅读 2015-5-14 18:24 |个人分类:画意和诗情|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家乡

40年前俺的家乡:和谐自然而且有逻辑

古人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家乡在阴山的北面,

人、土地、庄家和马、牛、驴和谐相处,自洽循环。

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养着牛、养着马和养着驴,

牛就应该老老实实地为乡亲们拉犁翻地,

马就应该老老实实地为乡亲们拉车、拉犁、拉搂、拉碌碡,

驴就应该老老实实地为乡亲们拉磨、拉碾子,

事实证明,牛做到了,马做到了,驴也做到了!

为什么?

如果牛不听话,乡亲们就给牛戴上牛鼻具,再用鞭子抽打;

如果马不听话,乡亲们就给马戴上马嚼子,再用鞭子抽打;

如果驴不听话,乡亲们就把驴交给孩子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这就是和谐相处,满足大自然的逻辑,能自洽循环,直到永远!

 

村集体(以下简称为村里)养牛养马养驴也养羊,

家庭养猪养羊养鸡也有自留地。

【那个时代,家乡地处反修最前线,苏修修正主义是主要敌人,因此家乡人根本不把资本主义放在眼里,家庭可以养羊养猪养鸡,而且数量不限】

天、人、土地、牛、马、驴、小麦、莜麦、荞麦、猪、羊等,

这些“单元”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饱含大自然的逻辑。

 

我们村有50多户人家,250多口人。

村里有5000多亩耕地,几百亩荒滩草地,10多亩水浇地。

村里养牛,主要用来耕地,扶犁者是老年人,因为牛慢慢走。

         牛主要的工作是播种和犁地,整个冬天牛都在休假,

牛的住房待遇差,所有的牛都住露天的大统铺,

         牛没有寿命的概念,能干多久就能活多久。

         俗话说:老牛力尽刀尖死,伺候君王不到头。

 

村里养马,马夏天种地耕地,扶犁者是中青年,因为马走得快。

         秋收后,用马车把庄家拉回村子里的场面(打麦场),

用马拉碌碡碾麦子(在打麦场),

冬天用来马拉车去买煤,

         马车有时也去白云鄂博拉矿石挣钱,

         马还可以拉水车浇地,拉磨磨面(在磨房)。

         马圈是没有门的房间,一间两马(相当于宾馆的双人间),

         两匹马共用一个马槽,拴马的缰绳限制它们的范围。

         马一年四季,都能干活,

因此住房待遇好,两马享受一间宿舍。

村里养驴,主要用来拉水车浇地,拉磨磨小麦,拉碾子碾莜面,

         让驴拉磨拉碾子,老婆孩子都可以驾驭。

         显然,驴是打杂的。

         驴的宿舍是大统铺,所有的驴圈养在一个大房间里。

村里养羊,一是为了羊肉,而是为了羊皮,三是为了羊毛。

         羊不会工作,主要靠贡献毛、皮和肉来换取生活,

         羊毛可以做口袋,羊皮做皮袄,羊肉吗?大家都知道。

         村里有四辆三套马车,每年每个赶大车的给10张羊皮,

         用羊皮做成羊皮大袄,寒冬腊月为大家拉煤。

         羊的宿舍是露天的,很多羊圈养在一起。

 

我们村5000亩耕地干什么呢?

压青地,让土地休息,但是要翻三次,明年种口粮。

种小麦,小麦是主粮,口粮公粮主要是小麦,

       小麦麦秸细短的部分掺在泥里用来抹墙,维护土房子,

【来自麦穗及其附近部分】

       这部分麦秸还要用来炒莜麦。

       【炒莜麦要烧细短的麦秸,以便严格控制火候】

       粗大的麦秸,分给大家引火(用麦秸点燃煤),

       很少的一部分掺在莜麦麦秸里喂牲口。

剩下的堆在打麦场里随便使用。

小麦地里喜欢生长一种草,当地叫沙蓬,

沙蓬成熟后,就带刺,

如果用手掌碰它,没什么;

如果用手背碰它,就会感觉到火辣辣的。

冬天羊喜欢吃沙蓬草,

因此,乡亲们先拔沙蓬草,后拔麦子,一举两得。

如果不许乡亲们养羊,就没有积极性拔沙蓬草,

长此以往,沙蓬草就会越来越多,麦子就长不好。

种莜麦,莜麦麦秸是马、牛、驴、羊的主要草料,

       莜麦也是马、牛、驴的精饲料。

       在打麦场要用连枷把莜麦打出来,

       莜麦麦秸基本保持原样,因此马、牛、驴喜欢吃。

       把莜麦加工成莜面,首先要炒。

       炒莜麦要烧小麦的麦秸,

       把炒熟的莜麦用碾子碾成莜面(在碾房),

       拉碾子的一般使用毛驴。

       谚语说:内蒙有三件宝,莜面、土豆、羊皮袄。

种荞麦:荞麦是马、牛、驴的精饲料,

       荞麦的细麦秸和叶子(称为花子)是猪喜欢吃的饲料,

       如果在猪食盆里再撒一把莜面,

那猪吃起来真是香得叭嗒叭嗒的。

用荞麦花子和少许莜面喂大的猪,猪肉香飘万里。

荞麦加工出的淀粉,可以做荞麦凉粉,

荞面可以吃出很多花样。

荞麦皮可以做枕头。

种油菜籽:油菜籽可以榨油,

         菜籽油调羊肉胡萝卜馅包饺子,

         菜籽油用来炸黍子面做的年糕,

         榨油剩下的油菜籽渣子,称为麻生,

         麻生是马、牛、驴喜欢吃的精饲料。

种土豆:村里要种很多土豆,

       土豆是冬天的菜,可以安全地储存在地窖里。

       土豆磨碎可过滤出粉面(淀粉),渣子可以喂猪。

       猪肉烩菜需要粉条,这粉条就来自土豆。

种豌豆:煮豌豆角是家乡开始拔麦子的第一顿免费大餐,

       全村男女老少全出动,到百亩豌豆地里摘豆角,

       每人10斤,回家煮着吃。

       秋收后,每家还可以分到豌豆,做豆包吃,也可以炒豌豆吃。

种蔓菁:村里拿出一块地来种蔓菁,

       蔓菁是白色的,可旱地种,胡萝卜必须水地种;

       蔓菁主要用来做泡菜咸菜,准备冬天用。

村里的10亩水浇地,就是5口水井周围的地。

   水浇地主要种胡萝卜、大白菜、窝瓜、大葱、芹菜等。

   胡萝卜是必须要种的,因为过年要吃羊肉胡萝卜饺子;

   大白菜也是必须要种的,因为要腌酸白菜过冬,

   猪肉、酸白菜、土豆、粉条做在一起就是烩菜。

   窝瓜(南瓜)在秋收季节就可吃。

水浇地也种甜菜,

甜菜好像喜欢盐碱,甜菜叶子猪喜欢吃,

甜菜叶子掐了一茬又长一茬,产量很大。

甜菜疙瘩可以熬糖。

 

歌儿唱道: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村里的庄稼地里、荒滩草地里、天空里,有很多鸟:

有百灵鸟、有画眉鸟、有麻雀、有布谷鸟、有牛八股,

还有燕子,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

它们春夏秋冬为下面的劳动者唱着同情和安慰的歌儿。

在庄稼地里,在荒滩草地里,生长着很多花花草草,

有蒲公英、有车前子、有羊耳朵草、有苦菜、有打碗碗花,

还有能吃的狼胖胖(当地发音)、辣麻麻(当地发音),

【小孩子喜欢吃两种草的根茎,前者发甜,后者发麻】

还有很多好玩的花草,

还有很多好玩的小动物,如老鼠、屎壳郎、龙虱、蚂蚱、蜻蜓、花蝴蝶,等等。

所谓的生物链是把人排除在外的,如果把人、天和地以及天地里所包含的万物一起来考虑的话,这就是和谐的自然而且还有逻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1-890203.html

上一篇:区别:应试教育是收敛性的,素质教育是发散性的
下一篇:谁说朝鲜没有重大原始创新?
收藏 IP: 112.255.10.*| 热度|

10 武夷山 罗德海 李学宽 尤明庆 陈楷翰 戴德昌 孙友甫 徐晓 李竞 苗元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