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cai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yucai1

博文

创新的萌芽,很容易被扼杀 精选

已有 18942 次阅读 2014-12-7 00: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在中国大学接触到的学生,很少主动提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至今不知道是因为表达方式与国外不同,还是本身就没有问题和想法。


一个多月前,参加系里推免研究生面试,一些事对我有些触动,至今挥之不去。

来参加面试的都是各学校系里前几名,只要面试不出大问题,都能被录取。学生分为多组,一般只有小组分数最后一名不录取。

面试前有一位不错大学的学生联系我,来学校后我请他来谈谈。他是系里排名第一,今后的志向是开一家自己的机器人公司,想跟我读研究生的原因是我有开公司的经验。我对他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在中国少有的敢想敢说敢干的学生。

面试进行了一上午。在我们组里,有一位学生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老师提出疑问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这方面平平。所以我给了这位学生最高的分数。汇总分数时,我发现其他老师给这位同学的分数很低,原因之一是该学生和老师稍有争论。

面试结束后,要报我研究生的同学在外面等我,一脸沮丧,说搞砸了。问为什么,他说有老师问既然毕业后要开机器人公司,为什么不报搞机器人的老师,而报搞系统辨识的朱老师。学生把理由说了以后,老师不同意,双方就争了起来,气氛变得不好。所以该学生很紧张。

我安慰他说,不会有点争论就会被淘汰吧。并提醒说他的这种与老师的交流方式在中国会有问题。说完后我又有点后悔,如果年轻人把自己的棱角都磨平,还会有激情和梦想吗?

结果是该学生没有被录取。但愿他不会因这点挫折丢掉自己的梦想。

作为老师的我们,常抱怨体制不好,阻碍了自己的研究和创新。但我们同时要谨慎,不要无意中扼杀创新的萌芽。

但愿是我过虑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2928-849003.html

上一篇:新太极:15. 不需感恩,需要爱
下一篇:老家,你在哪儿?
收藏 IP: 220.184.207.*| 热度|

58 戴德昌 曹聪 姬扬 骆小红 蔡小宁 余文 唐小卿 刘立 田云川 赵序茅 杨正瓴 檀成龙 晏成和 董洁林 徐旭东 毛秀光 魏武 黄永义 卢威 张强 王翔 董侠 徐世文 张骥 霍艾伦 褚昭明 李宇斌 张林 李毅伟 张亮生 高友鹤 武夷山 李建国 许方杰 张伟 曾玉亮 赵鹏 汪晓军 王志平 李兆良 梁洪泽 喻海良 翟自洋 杨金波 何宏 汤茂林 Goden eastHL2008 XuexingLu biofans ad13 jlx1969 Veteran11 yjxia YanCivilE aliala w5263 peosi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