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cao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caowu 身在科学院,不得不思考:科学是什么?

博文

在路上(15)——丙察察之路 精选

已有 10581 次阅读 2014-10-9 23: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On Road (15)—— Expedition to Bingzhongluo-Cawarong-Zayü in 2014


2014823日,动物所1行6人,乘两辆越野车从成都出发,沿318国道,第三天到达然乌,然后折向南,住古玉乡,开始正式考察和采集。


丙察察穿越线路图(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2014.10,第344页)

 

1. 古玉乡


 

在察隅县城停留两天,等待八一来的潘老师。期间去了下察隅,然后准备了食物和汽油,开始了丙察察之路。从桑久村岔路口,此地离察隅县城20公里,柏油路,很容易到达。

 

2. 桑久村口


 

岔路口进去7公里,是桑久村,没有旅店,但有小吃店,我们未在此地停留,而是继续向东11公里,到达明期组(N28.80345 , E97.60416 , 3580m)。三岔路口,向东北可去古拉乡,向东南可达察瓦龙。

明期有几家客栈,吃住虽然简陋,但算方便。自岔路口开始,只有中国电信的信号,移动和联通的手机,只能当钟表用了。此地有野温泉,也免费洗。

我们在明期停留两晚上,捉了不少昆虫,特别是灯诱,虫子较多。四周环境为松树林和青冈林,原始林,牲畜多,粪金龟普遍。

 

3. 杯诱的收获


 

从明期出发,向东南30公里,到达嘎达村,中间翻越3700米的垭口,我的计划是住嘎达村,但此地海拔4000米,队员有些高原反应,担心睡不好觉,所以放弃住宿,继续前行。路更加难走,又翻越第二个垭口,终于在傍晚7点到达目若村(N28.58252 , E98.01366 , 3758m),住江南雪域旅馆。

 

从明期翻越两个垭口,总行程65公里,但没有采集,是我最觉遗憾的一件事。这是丙察察的核心地段,肯定有不少独特的虫子,可惜错过了,如有机会,我会再来的。

 

4. 竹瓦根镇目若村


 

 

目若是桑久到察瓦龙沿途最大的一个村子,客栈估计有十多家,我们住的雪域旅馆非常不错。房东叫白马多吉,汉语不是很流利,但人非常善良,无论提什么要求,他都尽力满足。他不大会做饭,就放手让我们做,有肉,蔬菜三种:小白菜、土豆、辣椒。他会蒸馒头,但不怎么揉面,抽出腰刀把面块剁成馒头状,放锅里就蒸上了。就这样,在目若村停留了5天。目若也有温泉,可以洗脚,但池子没有修好,无法泡澡。

 

5. 队员自己烧火做饭

 

自目若村向东16公里可达齐马拉垭口(N28.62049 , E98.05035 , 4657m)。向西北可达曲瓦村,曲瓦村是一个死胡同,向前再无公路。向西(返回方向)有1个岔路口,向东22公里,到达日东村(N28.49183 , E98.11320 , 3495m),这是茶马古道时期的重镇,世外桃源,但目前的丙察察主公路并不经过日东,其地位日渐衰落,但不论是旅游还是采集,日东都是不容错过的好地方。

 

6. 日东村


 

目若村向齐马拉垭口,16公里路程,海拔上升了1000米,垂直变化非常明显,是调查昆虫的良好地段。原始林,9月初,林内蘑菇极多。

 

7. 林中蘑菇


 

翻过齐马拉垭口,前行约10公里,到了达争通客栈(N28.61669 , E98.09587 , 3918m),该客栈位于原始森林内,住宿简陋,但周围环境优美,出门就能捉虫,很方便,我在门前林内下杯子,诱到了许多自己需要的虫子。“通”在藏语里是平地、坝子的意思,客栈的北面是一个大坝子,放了黄盘和马来氏网来捉虫,收获不小。

达争通客栈老板家的饭比较贵,但他家每天早上挤牦牛奶,可以喝上新鲜、浓香的酥油茶,很值得。

 

8. 原始林中的达争通客栈


 

自达争通向东2公里,就离开竹瓦根镇的管辖,进入察瓦龙乡,继续向东13公里,到达锯木厂客栈(N28.54786 , E98.16567 , 3346m),这里原来是一个大型锯木厂,许多破烂的房子还屹立在那里,门前有许多巨大的木头,显示着昔日的繁忙。锯木厂周围有许多倒木,是捕捉昆虫的绝佳地方。达争通和锯木厂之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我下了200多个杯子,却没有诱到什么虫子,非常奇怪。

 

9 松树皮下的天牛蛹


 

锯木厂的住宿条件也很差,房子用木板钉成,房顶是塑料布,和达争通客栈一样。老板娘也不怎么会做饭,我们又做了两天饭。98日,我们在此杀了一只鸡,欢度中秋佳节。

 

10 察瓦龙乡锯木厂客栈


 

锯木厂向西,是更茂密的原始森林,10公里后,是龙村(N28.54305 , E98.23483 , 2883m),有两家客栈,我们住在阿嘎客栈,老板娘干净利落,房间非常干净,厨房井井有条,她有两个孩子,分别在天津和北京上学。

 

11 察瓦龙乡龙村的原始森林

 

龙村有一块大平地,花很多,蝇类和蜂类穿梭在花丛中,在此,我们挥网、下黄盘、下诱杯,捉了无数昆虫,大获全胜…….

 

12 食蚜蝇

 

(未完待续)


(2014-11-7 续写)

 

9月10日,教师节,恰逢队员小吴的生日,大家喝着饮料和啤酒,在这昏暗的灯光下,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


13. 教师节、小吴的生日

 

龙村停留三天,向东5公里到蒙扎村,再向东5公里到扎西客栈(N28.57220 , E98.32506 , 2342m)。客栈的周围有河流和森林,但大多是次生林,林下干旱,我们用诱杯捉的虫子并不多。但此地和龙村一样,地势平坦,野花遍地,同样是采集蜂类和蝇类的好地方。


14. 扎西客栈

 

我们到达扎西客栈时,它已经结束今年的运营,等候明年旺季的客人了。从扎西客栈再向东3公里,是一段悬崖区,路非常危险,也是我在丙察察公路上行走最恐惧的一个地方。

此地公路狭窄,峡谷深不见底,前几天刚掉下去一辆卡车,带走两个人。我们在此经过,还有祭奠的经幡、贡品和酒,啤酒瓶里的酒,还有大半瓶。而旁边靠着两根木头砍成的天梯,可能是希望这掉下去的两条生命,顺利爬上来,进入天国……


15. 卡车坠入深渊的地方

 

小心地经过一大段悬崖和多个大弯道,到达河边公路,再沿公路行车不久就到了怒江边。826日,我们从邦达镇到八宿县城越过怒江,16天后的今天,我们又一次跨过怒江,从西向东。并且见到了玉曲,而此前见到玉曲,也是16天前,自左贡县城到邦达镇。


16. 怒江和玉曲的交汇处

 

怒江边上,和雅鲁藏布、金沙江、澜沧江一样,属于干热河谷,多村寨、果园、农田,而没有多少原始森林。但这一带有大片的仙人掌林,正值仙人掌果实成熟季节,大家享了口福。但摘时要注意了:不能站在下风口,也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触摸树和果实,果实取下后用水冲掉小毛刺再吃。要不,一旦被小刺扎了,轻者手脸刺痒,重者浑身都痒,非常难受。


17. 仙人掌林简介


18. 采摘仙人掌果实

 

从龙村出发,经过几乎一天的行程,终于到了察瓦龙乡(N28.46978 , E98.46342 , 1937m)。远远望见那片建筑,还有三四层的高楼,大城市呀,大家心里特别激动:13天没有洗澡,13天没有接到联通和移动的信号,这下,全可以在察瓦龙乡实现。


19. 远眺察瓦龙乡

 

察瓦龙乡,这个经过艰难跋涉才到达的地方,我们停留了5个晚上。采集最好的环境是察瓦龙向北到左贡县碧土乡的半路上,行车21公里到达堂堆拉垭口(N28.54241 , E98.45875 , 3392m),垭口两边的树林郁郁葱葱,昆虫极多,和怒江边上完全不同。


20. 堂堆拉垭口

 

堂堆拉垭口处有一条岔路,通往梅里雪山脚下,这是一条朝圣的路,17公里能走车,但路基不稳,塌方地点很多。我们探了路,环境很好,海拔可高达4000多米(路尽头,N28.51426 , E98.49366 , 3984m),由于时间紧张,没有采集,下次肯定再会上来。在这里,如果你足够幸运,可以看见梅里雪山的主峰。


21. 梅里雪山后山


22. 中餐

 

由于察瓦龙去左贡的路在碧土乡境内有巨大塌方,已经1个多月了,近期也不会修通,我们商量后,决定进入云南境内,从昆明回北京。从察瓦龙去丙中洛,路完全贴怒江走,十分险峻,很多路段无法错车,即使能够错车,也非常困难。


23. 错车

 

走前听察瓦龙宾馆老板的话,我们直接开到了松塔村,却没有旅店,打听后才知背后的龙布村有一家旅店,只得返回5公里,在龙布村(N28.26481 , E98.47442 , 1824m)停留了一晚,利用最后的机会,尽量多采些藏东南的昆虫标本。


24. 龙布村老板娘

 

龙布村很穷,村民在怒江边种玉米,背上来,炒熟、舂碎,做活命口粮


25. 背玉米


26. 炒玉米

 

次日,我们继续赶路,跨过滇藏公路界,进入云南境内,在秋那桶(N28.08429 , E98.57221 , 1617m)采集1个小时的标本,下午2点到达贡山县丙中洛乡至此,结束了丙察察的全部路程,历时19天。


27. 丙中洛


(完)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957-834379.html

上一篇:在路上(13)——云南拍虫
下一篇:在路上(16)——塔吉克斯坦的两次旅行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20 王德华 黄永义 张珑 曹聪 朱朝东 张忆文 戴小华 葛德燕 余党会 璩存勇 朱晓刚 陈满荣 曾荣昌 戴德昌 邱敦莲 黄仁勇 shenlu eastHL2008 dulizhi95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