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cao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caowu 身在科学院,不得不思考:科学是什么?

博文

在路上(25)——独龙江、墨脱和陈塘(2021年)

已有 4536 次阅读 2021-8-1 18:0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路上(25)——独龙江、墨脱和陈塘(2021年)

On road (25) — Dulongjiang, Medog, and Chentang in 2021

 

2021年5月下旬,采集昆虫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我们的队伍出发了。春末夏初,大多数时间能赶上好天气,特别是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雨季来的相对较迟。

 

从昆明出发去瑞丽,疫情管控仍非常严格,宽进严出,可以自由进入瑞丽,但出来需做核酸检测,并可能影响后面的行程。权衡之后,果断放弃,调头又上高速,去怒江州。

 

1. 风景旖旎的瑞丽

 

春末,怒江水量不很大,但已开始变浑,而独龙江的水仍是蓝绿色,这是20多年来我第一次看到蓝色的独龙江,很欣喜。在福贡和贡山,看望了高黎贡山几位老朋友,包括我昔日的向导。多年过去了,大家都变了很多,但生活很好,心态也不错。

 

2. 怒江和高黎贡山

 

独龙江的天阴晴不定,难以琢磨。往往哗哗下一晚上,第二天上午仍淅淅沥沥,只有中午过后才可能有23个小时的晴天,但我们还是很幸运地抓住了机会,采到了梦寐以求的虫子,寻找9年了,终于成功,很激动。接着穿越丙察察、逗留上察隅,等我们进入墨脱县城,已经是68号了。

 

3. 独龙江

 

4. 寄主植物菝葜

 

背崩乡的客栈老板娘已经准备好饭菜,等着我们队伍到来。我们在此几天,衣食之忧,专心干活。野外采集就得这样,只有让大家吃饱,身体好,不生病,才能顺利工作。天气多数时间是晴,偶尔晚上下雨、白天晴,老天爷很给面子。

 

5. 调查茶园害虫

 

6. 墨脱的蚋最折磨人

 

从背崩乡政府上山14公里,是格林村,我到过5次,尝试捉一种虫子,但都没有捉到,甚至连虫子的寄主植物都没有见到几棵。修了新公路,老路废弃了,而这种虫子又是10多年前在老路上发现的。2019年我尝试找老路,但荒芜多年、林密草深、蚂蟥成堆,只得放弃。2021年,我觉得可以再尝试一把。

 

7. 格林村的丛林里菝葜很多

 

这次从格林新公路11公里处开始向下找,而不是上次从山脚下的村庄向上找。问了附近值班的护林员,确认了老路的大概位置,我们就拿着两把大镰刀下去了。老路依稀可见,附近小路也有,大都被杂草和灌木糊上,不得不拿镰刀开路。砍了大概几十米,就看见了寄主植物菝葜,很兴奋,开路的劲头更大了。利用一个下午,终于砍出了几百米长的一条小道,通往密林深处,而太陡、太滑的地方,我用小锄头,挖了一个个小坑,便于脚踩着上下。

 

8. 架人梯采集

 

此后的几天,我们来这里寻找4次,又见到了许多菝葜,每次都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每次都失望而归,菝葜大多爬到了树上,很高,我们看不清顶梢、网子也够不到,只能找低矮的菝葜灌丛,捉住了一些常见的负泥虫,但目标种类一直未出现。下雨的时候,我们不敢进来,蚂蟥太多,防不胜防,而且,下雨虫子基本不活动,林下又暗,非常难发现,最好晴天。

 

9. 负泥虫成虫

 

10. 格林村的中餐

  

连续几天,格林公路上没有什么收获,我们去村里找向导,想问问菝葜的分布。拿着植物给向导看,向导马上明白,带着我们去村后,又找到一大块菝葜分布地,也捉了几头虫子,仍是未发现目标物种,失望。不过,能找到大片的寄主植物,已经比往年进步了不少,虫子肯定是有的,抓到只是时间和运气的问题了。

 

11. 芭蕉茎中剥象虫

 

背崩乡的布琼湖,向往已久,前几次来墨脱,下雨多、晴天少,不敢轻易上去。这次,我觉得该碰碰运气了。

 请了两个护林员做向导,带着干粮和水,简装出发。从背崩茶场一路上山,路很难走,即使晴天,由于露水很重,蚂蟥仍很多,大家三五分钟自检、并相互检查背后衣服,摘去蚂蟥,继续赶路。偶尔也会停下来采集,但时间很短,主要是赶路,大概3个小时后,大家爬到了湖边。

 

12. 布琼湖(布穷湖)保护区

 

13. 布琼湖

 

下山更艰难,但晒了一个中午,到了下午,蚂蟥少多了,也不那么凶,大家已经习惯了,爬到鞋子和裤子上,只要没咬到皮肤,也不摘了,就当没看见,由它了。下山走了将近4个小时,体力消耗很大,一个胖队员遇到陡坡,干脆屁股着地缩下来,一个队员停下来就站着不走了,得别人扯一把才会继续走。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长、这么远的路,已经有点走傻了。

 

14. 从布琼湖归来

 

可以想象,布琼湖的路,雨天会更艰难、更危险。不仅是蚂蟥巨多的问题,有的地方路十分狭窄,几乎只有半个脚面宽度的石头,需要踩着过去,一不留神就会滑到几十米深的悬崖下,有些路就是沿着水沟走,下雨会涨水、塌方。这次布琼湖之行,7小时的暴走和无数的蚂蟥,大家精疲力竭、受尽折磨。虽然我作为队长很心疼大家,但看到队员们无所畏惧、经验大大增长,意志逐渐坚强,也很欣慰。相信以后再遇到如此艰难的路,他们绝对不会害怕、不会退缩。

 

15. 防不胜防的蚂蟥

 

墨脱另一个较好的采集点是仁青崩村,这里环境优美,植被茂盛,又有草地和林子的接壤地带,非常有利于采集。唯一的缺点就是蚂蟥太多,而且个体更大、咬人更狠。由于海拔比县城高,雨水更多,即使晴天,林内蚂蟥也超多。我们只好沿着林缘采集,不敢深入。一个队员尝试了一次,满身的蚂蟥,急忙退了出来。墨脱公路80K也是如此,停留过这些地方的人,肯定对此深有体会。

 


16. 仁青崩村周围的自然环境

 

17. 每次都不落空的仁青崩村

 

结束墨脱的考察,我们一路向西,再向南,到达定结县陈塘镇。这是我们采集的另一个重点,全新的路,队员们都没有来过。天仍很给力,以晴为主。但陈塘区域峡谷陡峭,瀑布众多,可采集的平坦地方很少,和墨脱县背崩乡无法相提并论。

 

18. 通往陈塘的路

 

陈塘镇政府的旁边,有路标指向秀雄玛村和九眼温泉,越野车可以开到秀雄玛的村边,但温泉得步行上去,这也是一段艰难的路,好在全程铺了栈道。只是天太热、台阶很多,虽没有危险,但走到温泉处,还是需要费不少力气的。

 

19. 通往温泉的栈道

 

这一路环境真的好,原始植被。也许是海拔略高、季节尚早,虫子不是很多,我们在此找了两天,仅捉了几头负泥虫,远低于我们的预期。

 

20. 沿途潮湿地带的贴壁植物

 

21. 陈塘镇的九眼温泉

 

我觉得应该去更低海拔的地方,从陈塘镇往回走,定结县城方向,走几公里就到拿当村。大喜过望,全是菝葜,河边、林缘、甚至林下,全有虫子。这是我们近十年采集遇到菝葜最多的一个地方。我们尽情地采着成虫、幼虫,还有卵,并拍了许多生态照片,满意而归。

 

22. 拿当村的菝葜生长环境

 

23. 拿当村的负泥虫卵

 

24. 拿当村的负泥虫幼虫(背粪便,以此称“负泥虫”)

 

25. 拿当村的负泥虫成虫

 

离开陈塘镇,我们还有两天富余时间,决定穿过多雄拉隧道,来到汗密。汗密是墨脱缺翅虫的模式产地,我曾经2006年来过,但那时蒙头转向的,不认识缺翅虫,也不知道其生活环境。前些日子,墨脱缺翅虫的发现者黄复生先生驾鹤西去,很怀念黄先生到办公室指导我采集的那些时光,我觉得应该再去汗密看看,找找缺翅虫。这次很幸运,一去就找到了。

 

26. 缺翅虫生活环境

 

27. 缺翅虫

 

2006年,我在汗密采集到两种负泥虫,都是中国新记录物种。但那时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步甲,负泥虫是敲树上的步甲时一起掉下来的。当时对负泥虫很陌生,也未想到去观察寄主植物。15年过去了,我们真正来采负泥虫了。按照当时的GPS找当时步行的老路,没了踪影,只能沿新公路采集。找了一个下午,连寄主植物的影子也没有见,我都怀疑这类负泥虫的寄主植物并不是菝葜或薯蓣。明年,路可能就正式通车了,我还会再来。

 

28. 汗密原始林

 

对虫子的全面理解,必须到野外来搜索、来观察,没人告诉本地有多少个种?虫子在何处?发生季节?寄主植物和活动节律?特别是前人未曾研究的物种、前人未曾调查的区域。但是,当历尽了千辛万苦,拨开迷雾、揭开谜底、豁然开朗时,你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9. 嘎隆拉隧道口

 

十年负泥虫采集,我们从一无所知,到慢慢领悟;从瞎碰乱撞,到有意识寻找寄主植物;从随机选点采集,到逐渐分析分布地点的地形、坡向和植物组成。理解越来越深,成功率越来越高,采的虫子也越来越多。

 

30. 多雄拉沟谷

 

但是,我们对这类虫子还远没有理解,还有许多未知和困惑。在格林村、在秀雄玛村、在汗密驿站,都失败而归,几乎一无所获。正是心存这些困惑和好奇,激励着我们继续走向丛林、继续摸索着前进。

 

(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957-1297921.html

上一篇:在路上(24)——2019年,从西藏到云南
下一篇:在路上(26)——2022年墨脱地区负泥虫采集
收藏 IP: 180.79.241.*| 热度|

4 杨卫东 朱朝东 王晨 吴玲兵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