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泰山之巅
文/关燕清
一个薄雾笼罩的夏天清晨,我还是到了泰山。记得还是04年与几个喜欢旅行的友开车去了南岳衡山;05年在西安开年会顺便上华山论剑并守候西峰看到了日出;07年在郑州参加全国保龄锦标赛后乘兴致上了中岳嵩山和少林诗僧谈心。随后几年,我的五岳游梦便有了停歇。。
几年摸爬滚打后所幸依旧是一个怀揣“赤子”之心的女子。今年,计划中就是抽出这样的时间,去体验一下曾经的梦想之初即彷徨学家汪峰所说的那些迷茫,收藏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应该是第一次我用缆车的方式到达山之高处(玉皇顶),毕竟时间不允许是一个原因。风景呈新色,不过太容易得到的新色让我怀疑着。泰山,没有我想象的那般巍峨壮观,山上的植被和风景对我而言也并无神奇之处,只是到了山顶,当我能一路散漫在天街,徘徊在孔庙的“望吴圣境”中,学着寻梦的旅者努力攀爬在一块快巨大的岩石仰视那“海日奇观”之时,才慢慢侵染了他的与众不同的霸王之气。薄雾中泰山的其貌不扬,格外的低调,但低调中难掩他深藏起来的厚重,那些气势磅砣的文化、历史和传说,都是我所钟情的。
泰山有诸多的好,泰山的楹联是极好的。尤其是云步桥处的一副清刘振声所做的外联:
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
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
这一联暗合众多历经沧海桑田寻梦人的心意,又何尝不是我这些年收藏起来的小小感触。而对应云步桥的内联,则为刘光照撰书:
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
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
这两幅放在一处,且一抑一杨,倒是极其有趣的。让我在联前踯躅了不少时间。
泰山是皇家封禅祭祀的宝地,其中乾隆最是倾心于泰山,一生留下众多的诗词楹联,不过,乾隆皇上写的那些我喜欢的还真不多。就拿泰山楹联来比较:
青社开封,峙者宗山称岳长;
苍精降德,圣惟产物与天齐。 ——乾隆题泰山岱庙天贶殿
震出泰亨,万物广生推圣德;
云蒸雨降,八方甘泽遍崇朝。 ——乾隆题泰山岱庙寝宫
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乾隆题岱庙
乾隆联多论天地长短,皇家威严,读来觉得无多生趣和共鸣。再来看其他诗人墨客写的一些泰山楹联: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彭玉麟题泰山万仙楼
且依石槛观飞瀑;
再渡云桥访爵松。 ——种蔗老圃题泰山观瀑亭
风定天门悬日月;
雨收石虎挂虹霓。——徐清题泰山关帝庙
晒经石上传心诀;
无字碑中写太虚。 ——文陆题泰山经石峪高山流水之亭
收拾岚光归四照;
招邀明月得三分。——元至题普照寺筛月亭
高不自鸣,看碧岫烟云若隐;
老当益壮,问青松岁月几何。——元至题普照寺筛月亭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王羲之题泰山极顶刻石,在玉皇庙内
山水有缘供啸傲;
岱云无意任留连。——恭曾题泰山五松亭
名贤为胜地增光,来游莫作凡民想;
古祠与泰山并寿,到此方知学者尊。——徐元圭题王母池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赵新儒题五贤祠
这些泰山联圆润活泼,景物和谐,相互辉映,蕴含贯穿的感情。短联重意境,长联重势气。无论蕴含出世之心抑或是入世之意,她们好看就好看在身受羁绊,不受羁绊。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巅,你就感受不到泰山的高度;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天阶,你就体会不到泰山的陡峭;若你没有那么一些活着的历练,你就感受不到这些楹联中的诗情和深意。
对于最高境界的追求,道家儒家佛家包括西方学者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有所追求。文学的境界叫做“天然去雕饰”。科学的是什么呢,我似乎还没有参透。但我知道,无论创作还是研究,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是第一要素,勤奋则是必要条件。
孟子曰“性善”,赤子本是纯洁的,然而正因为太纯洁,于是生于世,便自然受到了名利的喧嚣,得失的顾虑,以致做出违心的事甚至失去本心。完全找回“赤子之心”,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从“无知”到“大知”再到“无知”,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以至“不为”的境界,是大智若愚的。
所以陶渊明说“不求甚解”,便是很好的注释。但“不求甚解”却绝不是不读,陶渊明在“不求甚解”之前还加上了“喜读书”。
科学方面、文学方面以至世间万事,担柴挑水无非妙道。虽然我是无惠根也很难有当头棒喝的机遇,那便不如不执著,不拘泥,只去追寻自己的内心。。。
谨以此文给自己迷失的内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