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想斗胆谈一下中国研究和发达国家的研究。
最近看一个结构振动控制中一种新的阻尼器--惯性质量阻尼器。说新也不新,98年日本人先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00年在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上发表,为工程界所知道。至今研究多多少少有一些,日本311大地震之后,长周期地震动问题成为工程界研究热点,至今也是,近2年关于结构工程、地震工程、振动控制方面的国内外会议都有这方面不少的论文。而有研究结果表明,惯性质量阻尼器有利于抑制结构长周期地震动。故应该会催生一小波这方面的研究热潮,而且传统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和油阻尼器的安装费正在不断增加,更高效经济的阻尼器呼之欲出。
阻尼器包括位移型,即从刚度上下手,和速度型,即从阻尼上下手,而惯性质量阻尼器为加速度型,从质量上下手。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一篇都没有。
国内的研究太单调了,拓展性太小,理论基础差。学术上可以说是落后,当然,原因有很多。
1.很大一部分就出在教育上,理论基础太差了,甚至有的人说:“工程注重实践性!”很明显是为了避免理论知识的加深,结果就出来单调又单调的研究成果。理论理解上太过单调,大学本科的学生很多的好高骛远,基础的掌握不到,想学些难的,好吧,难的过阵子又忘记了。我认为数学上应该强调统一。这正是数学的可贵之处,而一旦统一了根本的概念,比如投影的概念。很多知识都没有什么了。老师不应该追求进度,而应该追求深度,因为深度达到了,很多附带的自然出来。
2.学科联系。惯性质量阻尼器正是结构工程和机械工程的融合结果。正如数学,深刻的数学应该寻求更多的力学、生物学等的刺激才会促进他的发展。国家把学科方向越分越细,但是根本联系点模糊,使得越分越开。
表面上看,中国学术都存在“闭关锁国”的现象。从论文上看,中国正充当着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验证别人提出的理论,这是急需扭转过来的。根本上说,是理论深度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