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CSO观测实践(三)拾遗

已有 3494 次阅读 2013-12-5 17:14 |个人分类: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观测, CSO

1. 气象

      在Hale Pohaku和Mauna Kea工作的人都是半个气象专家。而在这里观测人最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天气。关于Mauna Kea的气象资料,可以在Mauna Kea气象资料汇总(http://www.jach.hawaii.edu/weather/)找到。
       其中和CSO最相关的是JCMT的湿度和风速。因为CSO的探测器放在圆顶内,没开圆顶的时候是不知道外面的情况的,而JCMT就在CSO旁边,并且测的是外面的值,所以可以使用JCMT的测量。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CSO测量的225 GHz的光深。光深和系统温度密切相关,只有小于0.06才适合进行高频观测。光深和当地湿度没有太大关系,倒是和高层云量有密切关系。
        另外,可沉降水汽的预报是判断未来几天观测条件的重要指标。而从云图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趋势。但是通过这次观测,我认识到,看云图需要分清高层云和低层云,对Mauna Kea有影响的都是高层云。


2. 实用观测指令

     CSO的用户界面程序(UIP)写得很好,由于使用了CLASS的程序解释器(SIC),所以它看起来非常像CLASS,对于很多研究恒星形成的人来说,这个程序用起来是非常顺手的。
      关于观测用的一些指令,在前面已经提到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735609.html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333&do=blog&id=746334)。但是除此之外,有一些指令对观测也是非常实用的。下面列举几例。
(1)查看源的基本信息
UIP> verify sourcename
(2)查看源的高度(以决定是否适合观测)
UIP> verify sourcename /alt
(3)查看源高于某个高度的时间段(以决定什么时候进行观测)
UIP> verify sourcename /ele 30
(4)重复某指令(command) n次
UIP> repeat n "command"



20140404补记

气象报告也十分有用


20140405补记

少量移动望远镜
azo 300           在az方向移动300角秒
在对强源观测时(比如火星),SHARC的level hardware要移开源做,然后再移回来,具体来说
azo 300
点一下level hardware,然后
azo 0
开始观测。
要不时关注DSOS,出问题的话,先按trouble shooting中的步骤reset。不行了再重启,因为前者只需要十分钟,而后者需要半个小时以上。

Sharc的box_scan适合相对大的天区扫描(比如10角分乘以10角分),而通常的Lissajous扫描只适合大约2角分乘以2角分左右天区的扫描,而点源应使用chopping模式。


20140409补记

数据处理可以用(这里就可以看出$\tau$的作用了)

crush sharc2 […] -tau.225GHz=0.053 -tau=225GHz <scans> …  


20140415补记

火星辐射模型

http://www.aoc.nrao.edu/~bbutler/work/mars/model/


20140709补记

Is it possible to do SHARC observation with SHARP mounted?


No. For polarimetry, supplemental optics (sharp) are mounted in front of the sharc camera.


所以,没事别他妈再问这个问题了。


20140712补记


在某些极为特殊,现在还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频谱仪ffts1会抽风,不能长时间积分,用repeat n ""命令的时候会出问题。这时可以用for循环代替(这是潘之辰的聪明才智)。

for i 1 to n

spec 60

oo /des xxx_off

nex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747295.html

上一篇:CSO观测实践(二)实地篇
下一篇:图书漂流实验(二)改变漂流规则
收藏 IP: 159.226.17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