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科研思考(二)多条谱线的证认

已有 4109 次阅读 2013-11-22 14:39 |个人分类:思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谱线证认

      在复杂的情况下,谱线的证认需要多条谱线的观测。但多条谱线本身也会给谱线的证认带来额外的复杂性。对于类星体而言,谱线都是从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发出的,速度统一,所以所有的谱线都应该有近似相同的红移,当年施密特就是把所有谱线移动了同样的红移就看到了熟悉的谱线。但是对于红移较小的源,不同速度成分会导致同一条谱线有多个速度成分,看起来就好像是“多条谱线”。如何区分多个速度成分和多条谱线呢?基本想法和前面所说的相同(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7333&do=blog&id=743722)。步骤如下。
      首先查询波段内各条谱线的静止频率。寻找各条谱线临近的标准谱线。
      第二步,计算各条谱线的红移(视向速度)。看各条谱线的红移(视向速度)是否一致。事实上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的谱线有可能是从不同地方发出的,因而可能有不同的红移(视向速度)。
      第三步,根据红移(视向速度)估计距离,计算源的光度。
      第四步,看各条谱线的相对强度和由数据库中标准谱线的相对强度以及分子的丰度比计算得到的相对强度是否符合。对于近似热平衡态的气体发出的谱线而言,谱线强度应该大致符合理论计算的强度。但也有非热平衡的谱线,比如脉泽谱线,其强度不符合局域热动平衡计算得到的强度。
       通常,在多条谱线同时存在的波段,还可能有未知分子的谱线。这些分子的数据在数据库中都不一定有。这类未证认的谱线就可能是新的星际分子发出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743810.html

上一篇:科研思考(一)简单谱线的证认
下一篇:CSO观测实践(二)实地篇
收藏 IP: 159.226.171.*| 热度|

3 刘进平 周渝涛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