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q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qiao

博文

收到了罚单

已有 5026 次阅读 2013-6-20 14:4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前几天,生病在家的爱人上班时间给我打电话,幸灾乐祸地说:你终于收到交通违章罚单了。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在哪里,因为什么被罚。网络信息上写得很清楚,时间、地点,事由是我在非机动车道上开车。仔细回顾了一下那天路过被罚现场的情况,可能是为了去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在人行道上停车。可能停车前滑行了一会儿,被照上了。

说我爱人幸灾乐祸,主要是我老说儿子刚会开车时,时不时收到罚单,我老教训他不要随便变道,不要超速。我经常会给儿子讲,我在德国的一个熟人的故事。那个小伙子考驾照好几次才通过,拿到驾照以后不到一年,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给他的车保险了,原因是他小事故不断。后来回国后办了一个倒卖二手机械的公司。97年冬天,他送他老婆经北京回德国办签证,回来的路上车开得太快,没有注意到前方听着一辆大货车,整个轿车就钻到了货车底下,车上4个人,包括我认识的这个人、他爸爸,还有公司的会计和律师都被削去了脑袋。说得多了,儿子会说,你要经常在市里开车,你也会收到罚单的。

其实,我还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无论是骑自行车、步行、还是开车都很小心。这是因为我一些见到过一些比较惨烈的车祸,当然也和我在德国留学时德国人对规则的遵守有关。

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早期住在学生宿舍里,学校比较大,我有时候骑车,有时候步行。下班的时候经常与Hans-Peter一起步行回家。在校园里遇到红灯的时候,无论有无汽车,我们都会在路旁等候绿灯放行。有时候周末,学校里人寂寥了,更没有汽车路过,我走到路口也会停下来等着绿灯。形成习惯以后,走到哪里都会绕到人行横道的斑马线上过马路。回国后,我的导师来到国内,我们在等绿灯的时候,看到一堆人不管是否是红绿灯都集体过马路,他惊讶地说,中国人过马路是勇敢者的游戏,让我脸上火辣辣的。

有天下午工作的比较晚了,天快黑的时候,我骑车走到Uni-Klinik和宿舍相对的马路上,看见绿灯在闪,因为一天下来肚子饿了,注意力也不集中,结果把对方的灯看成自己的灯了,骑车就过,身后喇叭长鸣。有个德国小伙子看见了这惊险的一幕,告诫我这样很危险!

其实,不遵守交通规则,是造成车祸的最主要的原因。记得刚去德国的时候,有个同学比我们来的更晚一些,他刚来,住在别人宿舍。晚上吃饭的时候,toaster坏了,这个同学说去住在另一个宿舍区的老乡家里取工具回来修理,结果去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回来。后来还是医院打来电话说这个同学受伤了。等我们找到医院,看到了右腿粉碎性骨折的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受罪我们就不提了。尽管手术后恢复得很好,但是,他很快又收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单,因为他闯红灯,违章在前,所以负全责。除了自己要报销自己的医药费以外,还要负责修理损坏的汽车。

在文化大革命中,学校里武斗,父母就在五龙口租了2间房子。租住的房子旁边就是铁道。因为不上学,我们在家除了下棋、打牌就是去看火车。有小朋友学铁道游击队里的游击队员扒火车,但是我胆小,从来只有看的份儿;还有小朋友将钉子弯成刀的样子,然后放到铁轨上等火车来压。铁钉压扁后就成了刀。有一天,我沿着铁道走到路口的时候,听到电铃响,当时不知道在想什么,根本就没有注意火车要来了。还是尽责的道口巡视的工人师傅,跑过来把我拖出了铁道线,我才幸免于难。

我见到过的最惨烈的车祸现场是在插队的时候,当时尽管马路上车不多,马路上跑的车不是公交就是卡车。记得的77年的夏天,天气很热,有一天中午从地里回来,过横穿柴村的公路时,看到了一辆卡车停在路旁,有个7-8岁的孩子躺在地上,半个脑袋瘪了,像核桃仁一样的脑组织抛在了外面。家长在旁边哭……。这以后有很长时间,我不能吃豆腐脑、也不能吃核桃。

我们学校里也有2次非常严重的车祸。一次是059月,有个非常漂亮的女硕士研究生,就快毕业了,晚上回宿舍,被土方车碾过,仅留下了2条腿。还有就是今年元旦后的一天傍晚,下着雨夹雪,学校的校车将刚下班的一个年青女老师送给了上帝,留下了3岁的女儿。

因为有了以上的经历,特别是为了驾照,认真学了交通法以后,开车就更加小心了。在学校里开车,多会儿都是慢慢的像蜗牛。在高速公路上也很少变道超车。不是怕违反交通规则,而是怕出事。因为开一个铁疙瘩,无论撞上谁,后果都很严重。

   这次吃到罚单,200元钱是小事,以后还是要更加注意。争取不再违规违法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948-701233.html

上一篇:晚点的飞机
下一篇:禽流感过后再说感冒
收藏 IP: 61.164.36.*| 热度|

9 刘艳红 刘旭霞 王莲芸 徐大彬 陆俊茜 黄淑芳 崔全顺 李璐 qqlist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