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个话题我早就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就对一些重要的课程配套了讨论课。作为学校的教学督导,我也去听了一些讨论课。结果发现有些老师在上讨论课的时候,事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所有讨论的问题都与理论课相关。但是也有一些老师,将讨论课变成了文献阅读课,让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轮流上台讲文献。美其名曰课程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他们选择的文献,完全没有照顾到配套的理论课讲授的内容,也没有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或者清一色的 Nature、Science上的论文,或者就是自己的研究领域里的几篇自己熟悉的文章,更有人将自己发表的论文让学生阅读。讨论课不是不可以阅读文献,但是仅仅阅读文献,就是讨论课吗?
窃以为,讨论课应该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讨论进一步弄清楚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科学家是如何提出假说,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又如何将假说变成学说或者理论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基于这个目的,讨论课更应该注重课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前沿性。教学内容更应该避免碎片化,教学方法也应该避免科普化和学术报告化,教学手段也要有吸引力,要有展示度。
讨论课的任课教师,应该与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密切合作,共同探讨,将理论课程与讨论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像实验课与理论课一样,成为学生们掌握理论的有效工具。并能够让学生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使学生们能够从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研究方向。
讨论课的任课教师应该非常熟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最好是全程听一遍理论课的教学,参与理论课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参与理论课的备课。讨论课的内容要与理论课教学相匹配,要同步。根据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对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理解。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引导者的立场上与学生们互动,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不要代替学生回答,而是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们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总之,讨论课比理论课更难上,每一节课都要有设计。且讨论课绝不应该上成文献阅读课,而应该成为启发学生心智,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桥梁。通过讨论课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们批判性思维,思辨性思维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