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林鸣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jinLiu VCSEL、亚波长光子器件、半导体光电子、光电子集成

博文

科研单位是要买工艺还是卖工艺? 精选

已有 12730 次阅读 2013-6-14 05:17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工艺, 光电子, 卖和卖

去年我写过一篇博文“

重视一线技术员在科研中的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5782-583208.html),写出来后到到目前为止,整整1年,只有826次阅读。不过欣慰的是,去年7月30号,被中国科学报编辑张其瑶老师看上并在2012年10月12日刊发(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15639)。里面其实说的是半导体光电子工艺的事情。

 

过去一年了,有了更多见闻。我所在的组有一个中国同事,他是博士,在我们组专门做器件的生产制作,制作就他一个人,精通全部的工序。前一段时间,他给我说,他用普通的光刻机,能做出300nm完美的线条,连美国一个相关的组听他说了之后都惊叹。当然他有次很得意给说,如果他辞职走人了,我们的组的工艺又回到“解放前”,因为很多工艺都是他开发的,很多秘密只有他知道。(这边是4英寸的外延片制作)。前一段时间,我设计了一块版图,他制作。今天我问他刻蚀深度能控制在什么量级。他说在几个nm。对他还告诉我,我们所的另外一个组能用做出三维的光斑转换结构(一般都是2维的)提高波导和光纤的耦合效率,是我们所特有的发明。我前几天去探测器组的测量实验室参观,同事告诉我说他们正在测得相干接收器里面就有三维的光斑转换结构。

 

前一段时间,我见识了一个大学的做出来的激光器的光学图片,简直就是完美,棱角分明,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我之前做过几年这种激光器的工艺,看了之后不可思议。

 

对于光电子器件来说,设计大家都没有问题,但是能不能做出来,做得好不好,就是工艺问题,而且光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工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工艺只要一上去,就有好东西出来,好文章那是不用说了。来了德国后,和在国内我所见到的工艺比起来,实在是惊叹他们的技术。

 

最近看到一些从国内大学和研究所出来的文章的,实验结果很好,文章上图片也很漂亮,说明制作水平很高。只是在致谢这段看到:要感谢某某公司提供的制作,要感谢某国某所的制作....猛然感觉水平打了折扣。现在天朝经济发展了,GDP上去了,科研经费也增加,我们有钱去找一些机构代工了,不必自己去研究工艺了,这样省事多了,而且可以轻易的完成任务,再申请更多的钱再去代工。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科研。我有一个朋友从国外回来后,在一个光电子外企工作,前一些天和他聊天,他告诉我说,他做工艺,但是他们找台湾代工。所以目前我感觉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和企业一样,但是又不能像企业赚钱。

 

作为拿国家研究经费的单位,到底是要买工艺还是要卖工艺?我想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短平快,找人家代工,完成指标,向上交差。但是从长远来说,这没有一点好处。做不出来的还是做不出来,源源不断的投钱也是做不出来,技术还是在原地踏步踏。文章是有了,相关的技术还是没有,竞争力还是没有。哪天人家不给代工了,就死翘翘了。

 

另外一方面,这种短见的做法阻断了创新。工艺技术的开发过程往往会伴随工艺技术的发明创新,而且会开发出新的设备和仪器,从而提升工艺技术,甚至理论方面的创新。很多工业上用的工艺以及设备都是从实验室出来的。如果科研单位工艺都不做了,不研发了,那么我们也就只能在人家屁股后面跟着,人家出来了,我们买。没事,反正我们天朝有钱。

 

有感而吐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5782-699254.html

上一篇:你是否受过老师的虐待?
下一篇:高考填志愿应这样填
收藏 IP: 212.5.19.*| 热度|

36 马欢 吕喆 刘洋 卢翔孟 杨顺楷 肖可青 梁建华 肖重发 王林平 黄凯 胡孙铃 杨荣军 邹谋炎 叶威源 陈楷翰 吕洪波 徐耀 张骥 黄育和 郭向云 刘世民 叶春浓 汪晓军 武夷山 王涛 何宏 万润兰 wgq3867 lftkf zhouguanghui wangdaoyongzai scnlong anran123 ahmen zzjtcm cly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