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rso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narsoil

博文

美国物价有感:全世界养着美国人?

已有 9253 次阅读 2013-4-6 12:3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人, 全世界, 美国物价

我们在美国加油:一块钱一升,加5块钱,菲亚特汽车的油箱已经满了三分之一;美国人基本上不屑于开这种小车,有个老黑觉得这个小车很好玩,专门停下车来问加满油一次要多少钱,我们小车的油费也就相当于他的三分之一吧。

基本没有过路费一说,收费公路很少,在整个休斯顿只发现有一段公路是收费的,可能相当于不同高速路之间的快速连接线。而且你也可以完全从其他不收费的公路绕到你要去的地方。

麦当劳:

这只是美国最便宜的快餐店。我们进去吃饭,买个套餐,直接给了一个超大的空杯,灌满一杯就相当于北京大杯可乐的三倍。而且你自己在旁边的饮料机上打,喝完了再打,完全没人理会你喝多少,黑人店员完全无视,就当它是自来水。

耐克、阿迪达斯的运动鞋:大多五六十块钱。

哈根达斯冰淇淋:

在北京一般要五六十元一盒,我只能咽咽口水,撇撇嘴,路过。

在美国,哈根达斯三块多一大桶。也不像北京有专柜展示,只能和一堆没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挤在一起。

Calvin Klein (CK):一件衬衣,40块。

倩碧化妆品:相当于国内的大宝,几块钱。

雅诗兰黛:一般几十块钱。

一次超市购物:

美国:苹果、香蕉、生菜、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19块。面包:一块钱4个。

北京:一趟家乐福,没有200多块就不要去了。

耐克、CK的衬衣和T恤:一般三四十块钱。当然这些也并非都是"MADE IN CHINA"。很多也是MADE IN VIANAM(越南)、MADEIN INDIA、MADE IN TAILAND(泰国),还有拉美(洪都拉斯等等)的。中国货也并非所向无敌,中南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正在替代我们原来廉价货的地位。

质量很不错的无名袜子:六毛六分钱一双;很厚很厚的长筒袜,一直到小腿:九毛九分钱。


下面我就懒得写了,直接引用网友的调查(原文来源:http://goabroad.sohu.com/20101203/n278074218.shtml):

美国和中国,两个超级大国,我都住过,我都呆过,我都挣过钱,我都花过钱。咱不拿比率说事,就说在中国月入八千,在美国也月入八千,拿物价做一个比较。

  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0000元,相当于半年多的工资。

  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0000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在美国买双意大利皮鞋,50元上下。

  在中国买双意大利皮鞋,1500元上下。

  在美国租一套三居室,1000元上下。

  在中国租一套三居室,2000元上下。

  在美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4元。

  在中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20元。

  在美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500块差不多了。

  在中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2000块还不够。

  在美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顶死了1500。

  在中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怎么也要30000。

  在美国买斤瘦猪肉,三元。

  在中国买斤瘦猪肉,十五元。

  在美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十元。

  在中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在美国买一盒哈根达斯,三块!

  在中国买一盒哈根达斯,六十!

  在美国Holiday Inn(四星宾馆),七、八十块。

  在中国Holiday Inn,七、八百块。

  在美国加满一箱汽油,三十块足够。

  在中国加满一箱汽油,三百块也足够。

  在美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50万。

  在中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500万。

  在美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0元。

  在中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40元。

  在美国用手机,一个月5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在中国用手机,一个月500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在美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8块!

  在中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80!

  在美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元。

  在中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0元。


大型家电卖场。美国的很多卖场一般都位于郊区,因为都有车,所以远点也没事。郊区地皮便宜,所以卖场面积都非常大。

苹果的产品在国内排大队抢购,在美国沦落到自动售货机再卖,完全无人值守。无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811-677449.html

上一篇:休斯顿房价:对比北京已涨到天上的房价
下一篇:月球岩石和土壤
收藏 IP: 202.40.139.*| 热度|

8 李学宽 罗德海 陆俊茜 汪晓军 崔庆彬 秦逸人 biofans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