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i Do science as it should be.

博文

生态灭“虱”仍是梦 精选

已有 5056 次阅读 2007-8-10 22:58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网有一条新闻,题目是“两院院士茆智:生态灭虱不是梦”(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81084732975186645.html?id=186645)。觉得奇怪,现代人都挺讲卫生,这人虱大爆发了?点击查看后,哑然失笑,原来谈得是稻飞虱。不禁想说几句。

1、此虱非彼虱。 寄生于人体的虱主要有人虱和耻阴虱,属虱目。而稻飞虱,其实包括三种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属同翅目,取食水稻,为农业害虫。将褐飞虱简称为虱,好象没有太多问题。但好象,虱更多指人虱。农民和植保专家通常称稻飞虱为飞虱。

2、“据介绍,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很强。” 这句话很对,我师弟刘泽文的博士论文评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课题就是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提这些,是想说我为什么想说几句。

3、“通常情况是,你在这边打药,它马上飞到那边去了。这也是稻飞虱屡次暴发的原因。”   我有点纳闷,为什么不把“那边”也打上药?稻飞虱为什么屡次暴发,翟保平教授最有发言权,他是做预测预报的专家。但肯定与这一点扯不上。

4、“农药在杀死稻飞虱的同时,也杀死了稻飞虱的天敌,如青蛙、蜘蛛、瓢虫等。更为重要的是,农药中的有毒成分,从稻田里转移到湖泊、江河,造成水污染。” -----1962年卡尔逊所著《寂静的春天》详尽地描述了化学农药的罪行。此后40年,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天敌安全的化学杀虫剂不断地被拜耳、孟山都、杜邦等国际大公司开发。因此,农药仍在用,春天花照开。

5、“湖泊富营养化,一些湖泊发生蓝藻水华,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污染,特别是农药化肥污染。”我个人认为,农药污染不太可能造成湖泊富营养化。

6、“农田里不用化肥、农药,在一定的人力帮助下,也可形成自然循环。中国古人种水稻,就没有打任何农药。”--------其实不需要谈古人,今天我们谈之色变的化学农药没有如此悠久的历史。1948年,Hermann Muller还因为发明了化学农药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1948/index.html)。

有害生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化学防治,转基因作物控制。一般认为,最为合理的思路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十年前我学了这个理论。我非常愿意与彭辉银研究员讨论这个话题:其实农民不笨,为什么他们仍见虫打药?我曾把这个问题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讨论。

茆智院士和彭辉银研究员提出的生态防治措施,最大的缺点就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稻飞虱已经开始大量为害水稻了,这些防治措施还没有凑效,损失早就造成了。而农药防治的最大优点是,预见性,可以早打药,将为害控制到最小。生态防治的受益者是社会(当然也包括用药者本人),农药防治的最直接受益者是农民(至少他们可以在当年度获得最大收入)。

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农民做了极端错误的无奈选择?!

科学网的读者,如果您们是只有3亩地的农民,会选哪一种?

这是我给本科生上课的课件,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治不属生物技术的范畴,因此没有列入。农业害虫防治是有害生物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有害生物之间的一场战争。人类在另一个战场上,为了战胜艾滋病,为了战胜癌症,斥资数几百亿美元的基金,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尚且屡战屡败。

在可预见的将来,生态灭“虱”仍是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9-5841.html

上一篇:导师与研究生的三种关系
下一篇:不要“灭”虱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