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该读什么样的历史?

已有 3026 次阅读 2012-5-27 21: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历史, 价值观, 民间

中国的各项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很多人喜欢不自觉地去重新翻开一些历史来研读,或者是参考一些或成功或失败的历史,也是大势所趋吧。
很多人在读历史,看历史,借鉴历史的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情感。
我不得不说的是,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举措,充满感情色彩去“研究”历史,并指导我们今后的生活,会对后人产生有害无益的影响。
诚然,这是中国绝大多数民间读历史的人的一个通病,甚至是,没有极强的“科学”素养,在新中国长大的学者也都难以逃脱这样的怪圈。
目前,祖国鲜有几个站在客观的角度,宏观的角度去重现历史规律的倾向性群体,这是我最近几年,在自己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扭转的情形下,看很多类型的历史书籍得出的一个结论。
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倦了国内编写历史的言论;困惑于台湾书写历史的论调;却对美籍华人写的关于中国某个人的历史和关于中国某段时期的历史爱不释手;
或许,只有站在一个更发达,不加个人情感来说,只有站在一个更发达的社会制度中去看一些其他地方逝去的东西,才会不自觉用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学术的眼光去审视它,也可以用最少的略带束缚的语言,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面给后人呈现出那些沧桑岁月的点滴,并用带有一些规律的时间尺子去丈量岁月的深度。
以上是有幸能够,并愿意真正了解已经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会是那样,即将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什么样的,不夹杂个人情感的客观因素。
值得大家庆幸的是,曾经真有这样一位历史学家—黄仁宇。
他以独特的大历史视角,以明史见大,也阐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背景。客观地为后人审视中国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历史学视角,不拘泥于一件两件事,不拘泥于个人的喜好,应该是完全从一个高度去俯视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
读他的书,开卷有益!
我推荐他的书,更希望在观看目前中国的改革,预言中国的发展,或者深处一个正在演绎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们,抛开自己的爱,抛开自己的喜好,尽量客观一点,大一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266-575601.html

上一篇:给科学网的一个建议
下一篇:以后,你也会寂寞么?
收藏 IP: 210.77.73.*| 热度|

4 陆俊茜 许培扬 廖晓琳 杨月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