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的食品卫生

已有 3171 次阅读 2012-1-17 11:09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安全, 食品, 卫生

 

小时候在学校食堂看到师傅在做酱油,原来酱油是用面做的。我看到时案板上已经堆了比人还长的揉了一半已经成型的面,然后看到食堂的师傅脱了鞋子跳到桌子上,一双脏脚也不洗一下就开始在面上面用脚踩啊踩得揉面。敢情平时吃的酱油都是这样做出来的,再次验证了那句话:眼不见为净,你要是知道平时各种食物的制作过程的话,就都不敢吃了。

大了一点读知青故事中也有类似情节:知情重回以前呆的农村,想再吃一下以前大娘做的很好吃的面食,发现大娘弄团面搁在腿上揉,看着腿由黑变白,做出来再也吃不下去……

大学时看了一部有名的老电影,好像是世界名著改编的,里面做葡萄酒时也是一帮人直接跳到葡萄堆里踩啊踩,我那时就想到了小时候看到的做酱油,同时感慨一下:老外原来也是这样啊。

小时候母亲去菜场买菜时总是固定盯着几个老摊位买。除了老主顾价格容易还下来以外,有时豆腐、千张、鱼等有些变质,但卖菜的做过手脚看不出来,这时平时买菜积累的关系就派上用场了。卖菜的会对老主顾使个眼色,意思是今天的菜不好,你就别买我的、到其他摊位上去吧。这时对人性是一种折磨:看着身边不知情的顾客在买变质食品,是告诉她还是不告诉?不告诉的话违背良心,告诉的话以后卖菜的就再也不会提醒你了,而且你牺牲了自己依旧改变不了全局,你能救的这一个人的这一次,以后你连提醒别人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回忆到这里时我就会想:看来八十年代初的食品卫生也是问题多多啊,但再转念一想:那时至少还不杀熟,现在有些做食品卖食品是通杀啊。

那时农村的鱼贩也不懂得卖活鱼,死鱼活鱼都是放在塑料纸上一个价卖,所以活鱼一会儿也就成了死鱼。挑选鱼的时候,只要鱼鳃还没烂、鱼的眼睛还没鼓出来,就觉得是蛮好的鱼了。

儿时的记忆里有我外公黄昏时分站到门口借着屋外昏暗的光线挑蛆虫的经历。那时腌渍的大头菜经常会生蛆,所以吃之前总得先从碟子里把蛆挑出来扔了。那么暗的光线肯定挑不干净,所以那时我就怀疑晚上吃饭时黑咕隆咚中我肯定吃进去一些。不过奇怪的是那时侯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这蛆不是从厕所爬进来的,是直接在干净的菜里生出来的呀,应该和这菜一样干净。

说起蛆虫,想起读书时同学的绝食运动,起因是食堂的菜汤里捞出了菜青虫。本来菜青虫很平常,不是太大的食品卫生问题。但学生平时伙食实在是太差了,一天三餐只有一顿有菜,而这个菜只是一份菜汤,所以借机绝食。学校被闹得没辙,学生交的餐费确实也不够炒菜啊,无论怎样饭总得去吃啊。最后只有叫来班主任,班主任一声吼,班干部带头搬饭桶去。学生到底年纪太小不禁吓,乖乖地去吃饭去了。

从蛆虫想到苍蝇,中学时食堂里苍蝇很多,尤其卖馒头时成群的苍蝇在馒头上嗡嗡乱盯。不过不管盯多少苍蝇,似乎并没有因苍蝇而生病。倒是后来食堂师傅很多人得了甲肝,最后大规模传染到学生。

最后回忆一下油条。小时候的油条大量使用明矾,长大了才知道里面含有很多铝,多吃要老年痴呆的。那时好的油条是金灿灿的,但也经常卖黑乎乎的、口干差很多的油条,黑乎乎的油条都是隔天的老油炸出来的。买到黑乎乎的还是金灿灿的得靠运气。长大才知道那老油可是强烈的致癌物质。不管黑乎乎还是金灿灿,能吃到油条还是不错的。记忆中我的老太还是谁的,临死之前的愿望就是吃油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529635.html

上一篇:Buckeye湖一角
下一篇:伸手为什么不见五指?
收藏 IP: 65.60.175.*| 热度|

1 王晓明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