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佛陀于是日零晨夜睹明星而悟道,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只因无明妄念不能证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张三火老师注重养生,自己在家里“把家里现有的杂粮凑在一起,有大米、小米、薏米、珍珠麦(八宝粥不可缺少的)、花生米、黑米、红小豆、大枣,刚好也能煮成香甜美味的八宝粥呢,只是没有黄粟米而用小米代替。”我在宿舍,自然没有办法煮“腊八粥”,不过有另一个应景之作:看腊梅。
昨天本来想和同学去西山公园,探探今年的腊梅。貌似桂林的几个公园里,就只有西山公园里种有一小片。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去成。今天起床时,脑中突然又冒出这个想法,于是中午便前去一探究竟。话说元旦市区人真多,虽然10路的始发站就在我们学校,但还是一片拥挤。到“解放桥”站下车后再转14路,6站之后才到西山公园。不过为了看看腊梅,这点拥挤是在不算什么。
西山公园的路我算是比较熟悉了,毕竟去过多次(【腊梅凌寒开,独享清净地】)。沿着那条熟悉的路,一会就走到法藏禅寺的侧门。远远望见几位大姐在拍照,我心中一喜——定是腊梅开了。更喜的是,我这次终于带上了相机,可以拍几张纪念纪念。前两次来都没有带相机,引以为憾。好在这次终于可以弥补了。
腊梅树不多,但花开正好,偶有人在里面拍照合影。游人也不多,不久后寺庙里就响起念佛声,想必是僧人们在做功课。那些游客拍完后就走了,后来剩我一个在这腊梅丛里。这个时候恰是清净时分,寺里梵音渺渺,身旁花香悠悠,能过上这样清幽的节日,何乐而不为呢。
天色渐晚,也该走了。拍下最后一张照片,心满意足地走了。这2012年的第一天,算是过得平静、简单而又怡然自乐。
出了寺庙沿另一条路走出公园,途径“隐山六洞”带着好奇便进去瞧瞧。只见前方上头刻着一幅观音菩萨,外有金装修饰。下方还摆放着好几尊菩萨瓷像,像前点着不少蜡烛,红光闪闪。菩萨低眉慈目,在烛光的映衬下更显慈悲。心中突有参拜之意,于是双手合十,跪在前方的垫子上。双目闭合,摒弃杂念,安然定于当下。
这是我第一次发自本心地跪拜佛像,并非为祈求健康、学业、事业等心愿而跪,而是为了放下身段,平静地面对外在,更是为了平等地面对自我。平时要么坐着、躺着,要么站着、靠着,几乎没有跪着过。不同的身体状态,应该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跪拜虽然只是个身体动作,但却意味着自我心理的谦逊。读过一点关于佛学的介绍,才知佛学的博大精深,面对如此富有智慧的学问,你自然会心生敬意,以谦逊的态度视之。眼前的菩萨瓷像无非“人相”,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待之,就能从中看到什么样的“我相”。菩萨虽然在我上方,但我并不觉得高高在上。
就这样跪拜了几分钟后才起身,躬身礼拜菩萨后满心欢喜地离开。虽然只是一次偶然的起心动念,但至少那段时间里,我是在平静地面对自己,与自己相处。虽然不是名寺,不是白玉观音,也不是香火鼎盛,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至此,我隐然感觉到宗教的意义,虽然只是朦朦胧胧。宗教不是迷信不是愚昧,正如佛教不是教人出世。正道的宗教应该是劝人行善,让人有勇气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未知,让人宽容地对待世间万物,让人在嘈杂的世界里观得般若,修得正果。
法藏禅寺前,腊八看腊梅。
跪拜见佛相,不负黄金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