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月以前了,是在给文经学院专科大一的学生上《学科导论》课时。已经开讲了,还陆续有学生进来,而已经进来的学生,一半认真听讲,一半在后面的,已经开始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打发时间了。还有一个坐在第四排的学生,一会儿抬头看我一下,大多数时间将头埋了下去,他的胸前和脸上不是一般的亮,明显地,他手中有一款很炫的电子产品。
我为他们难过。这是他们开始大学学习生活的第5周的时间。他们已经消沉、麻木了。还有三年,他们究竟要如何过去。在排课时,我同院方声明将学生分成两拨,要上小班课,尽管需要我多付出时间,但我想让学生在小班氛围中,上好专业导论,了解在今后学习中需要了解的东西。
我忍了忍,心中不平静。我想得说一说他们,愿意说学生的老师并不多。如何促动他们,和颜悦色的办法使过了,他们缺乏刺激。我停下了授课内容,说这样消极地上学对不起自己的青春,这样的日子面临的必然是失业。我郑重地告诉他们,如果要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请现在就离开这个校园,没有文凭的日子照样能过,不见得比混完大学差。不要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不要浪费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去。我鼓励大家,过积极的大学生活,为一生的幸福打下基础。这种话要对入学才5周的学生去说,我对他们的未来不能抱太多希望。
我在想,这些独立二级学院的专科生,有不少同学真心想学,是否应该将真不想学的学生挡在门外?学院不会这样做,他们要的是生源;家长不愿这样,他们希望孩子有机会;或许已经消极的学生,他们也希望在大学中过几年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吗?如果我要面对的都是这样的学生,我宁愿改行。
无论如何,面对学生,不指出问题,不给他们打打气,是我的不对。说过了,能管多少用?真希望有的孩子能听进去。至少,这节课,他们能认真一些。
继续讲课。学生们认真了不少,有几个又趴课桌上了,无奈。
第四排的那个学生,仍然一会儿翻次眼皮给我看,胸前和脸上闪着异样的光。就在第一周的课间,我就注意到了不专心的他,询问是否我可以提供帮助。我无法让自己的注意力移开那亮光和他的眼神,我请他给我出示手中的器物。木然的表情。我请他拿出来,他把身体列加前倾了,试图否认手中有东西。我走到跟前,原以为是一款手机,见到的依稀是一款很新的笔记本电脑,游戏界面还未来得及关掉。我告诉他,他影响我了。我只是看看,我无权没收,无权扣留,我只是要看看。他将头低下,不再面对我。
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将游戏打到了课堂上。再过几周,他可能根本不再来教室了。此时,他也不应该出现在教室中了。我让自己冷静一下,也还是决定将他逐出教室。我请他出去,他不动;提高声音,告诉他这样的表现不应该在教室中,他仍不动;我回到讲桌前,低声说,我请你出去。学生行动了,收拾书包,从后门跑了出去。此时此地,我无法和他多说什么,我对着他的背影告诉他:“希望再见到你的时候,你能变个样子。”
再见到他,换个样子,是最佳的了。也许他会就此离我的课堂而去,如果就这样的表现,不来也罢。他要有心,哪怕退学了,我认为也是一个相当好的结局。心中波澜不断,努力静下心来,专心上课,淡定淡定。我不知课堂外的他是否淡定,还是专心游戏了。即使专心游戏,也不错。
这是我第一次把学生赶出教室,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如果学生以这种状态混下去,我更想把他们赶出校园,为他们自己,为我自己,更为认真学习的同学。显然,这已经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
PS1:为争取好的结果,我找班长,委托向这位同学传个话,贺老师希望他以一种新的面貌回来。
PS2:一周后,再次为这个班上课。当事同学进教室首先和我打招呼,放下书包后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对不起。”我们进行了非常好的交流。我说:“最高兴的是看到你回来。你接受你的道歉。在这件事中,我并非生气,而是心疼,心疼学生在灿烂的年华过着颓废的生活。你在今后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活,那就是我最欣慰的事了。”而后,针对全班,我提出了希望。这一批专科的孩子,在世俗的眼中,高考成绩不高,在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压力,以至于他们中的部分都麻木了。我需要唤醒他们的激情。在大学里,不再以分数论英雄,大家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很可贵,但也很容易失去。知识改变命运,不是大学改变命运;不可以因为大学改变不了命运而否定知识的力量。其中的关键是在大学里,是否给了知识应该有的尊重,几年的大学生活,仅仅是过了几年大学生活,还是真的学到了知识,是否真的去学知识了。给所有同学一个要求,注重整体,不要将阵营分为学习的和不学习的两派。对想认真学的,要帮学习困难的同学一把,因为:(1)学习氛围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了,部分同学的消极会影响你的动力系统;(2)不思上进的同学会拖慢老师授课的进度,让老师放松对大家的要求。对不求上进的同学,要调整心态,跟上来,因为:(1)大学生活不能这样度过,愧对青春;(2)你会给同学带来损失;(3)很多老师对教学的消极来自学生的伤害。事情过去了,结果是我想象的几种可能中的最好。
PS3:再后来,见神棍节,我的欣慰与感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