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个热爱科学的人
(王德华)
一个多月前,学生转交给我一本《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刊》2011年第一期,并转达说希望我能写几句话。转眼已经到了6月了。
我很喜欢《研究生学刊》之类的读物,也许自己曾经经历过研究生阶段,读这类读物,总是感觉年轻。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研究生生活应该是闪光的,思维是活跃的,表现的是活跃,研究生应该充分展示敏锐、灵气、创新和超越。信息时代,特别需要交流。《研究生学刊》,作为研究生自己耕耘的一块园地,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最新发现,自己的感想心得,新思维,新观点,以及对生活和科学的感悟。在这里,可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自己的科研灵感和火花。通过品味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培养自己的理性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的勇气,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做研究生,就应该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思考科学。做研究生,就要发挥青年人的才气和优势。青年,是创新的年龄,具有创新的思维和条件。青年,是多彩的年龄,是最具活力的年龄。青年的睿智和潜力不可估量,青年学者合起来的力量将是无往不胜。
做科学研究,可以丰富自己知识,可以武装自己的理性,可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生活。科研需要追求,需要执着,需要耐得住寂寞。科学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坚持。科研最忌讳的就是功利化和投机取巧。
没有追求,很难想象一个时代青年如何能坚持常年在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很难想象在青春年华能忍受那艰苦的生活和枯燥的日子。野外工作是辛苦的,也是享受的,对于野外生物学更是必须的。科研需要第一手的资料,走进大自然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唯一途径和机会,生态学是如此,分类学、系统学和地理学也是如此。只看书上的图画,不会了解大自然;只看失去光泽的标本,不会知道自然的美丽;只在博物馆(标本馆)里,不会了解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情况,也谈不上了解生物的生活史策略和生存适应策略。
时代是发展的,知识是更新的,人才也是更替的。发展是必然的,创新是必须的。但本和根,是不能丢的。什么是本、什么是根呢?分类学的任务一定不是简单给生物起一个名字。系统学、分类学、地理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每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大自然都很重要。传统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创新是发展,但不是丢掉传统。思想创新很重要,学术传承也很重要。分子生物学是非常有利的工具,但不能解决一切生物学问题,更不能解决传统学科问题。地理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等,都需要分类学和系统学的基础。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地位和核心,其他学科是难以替代的。同样,在组学时代,基因组学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分类学和系统学。
科学需要时尚的人,也需要忍受寂寞的人;需要跨越式的人,也需要按部就班的人;需要开拓新学科新领域的人,也需要传统的守护和传承人。分类学是一门古老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逐渐被边缘化的学科,所以需要扶持,需要发展和延续,更需要后备人才。作为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使命感。
做学问很清苦,做研究生也不容易。创造知识是一种享受,分享知识是一种满足。研究生生活应该丰富多彩。
祝福《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刊》,祝福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们。
(写于20116.1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