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sel

博文

意大利地震案的起诉理由是“报不震”而不是“不报震”

已有 4546 次阅读 2011-9-21 12:29 |个人分类:地震|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地震, 起诉, 意大利

【2010年6月做,有修改。】

2009年4月6日发生了6级地震的意大利阿奎拉市的检察长在2010年6月初以“过失杀人罪”起诉了六名地震研究者,另外一名政府官员也遭到调查。中文媒体编译了这条新闻,声称“意大利专家没预测出6.3级地震、被控犯杀人罪”,并且提到震前当地一个实验室技术人员朱利安尼的那个被压制的地震预报。这个新闻非常错误。随后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对这个事件已有详细报导。

《自然》杂志文章地址:

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622/full/465992a.html


根据这篇报导,我们可以看到起诉的理由和前因后果:


1. 这次起诉与业余预报人员朱利安尼的地震预报无关(他的预报并没有命中震中、时间和震级的任何一项,并且旋即被错报地区的当地政府否定了)。


2. 起诉的理由不是地震专家“没预测出”地震,而是起诉他们在一系列小震活动之后预报了“不地震”。


3. 上述7人曾在3月31日参加了当地灾害评价“专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次会议作出了“没有地震危险”的结论。这几位地震研究者强调的是,小地震并不意味着后面会发生大地震,但是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因为阿奎拉处于高风险区,所以不可能明确地说这里不会有大地震(because L’Aquila is in a high-risk zone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with certainty that there will be no large earthquake)”。


4. 真正发布“不地震”预报的是那位政府官员(De Bernardinis)。在上述会议之后,De Bernardinis和一名地震研究者主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De Bernardinis在发布会上宣称:“科学家们告诉我们没有危险,因为能量正在得到释放,这种情况很有利(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ells us there is no danger, because there is an ongoing discharge of energy. The situation looks favorable)。”其他几位被起诉的地震研究者并没有参加这次发布会。


5. 《自然》杂志也采访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Susan Hough,她也明确反对新闻发布会上“报不震”的做法:“所谓‘小地震释放了能量因而使得情况变好’是一个常见的错误理解。但是地震学家都知道这是错的,我怀疑任何一位科学家会采用这样的说法。”(”The idea that minor earthquakes release energy and thus make things better is a common misperception. But seismologists know it’s not true,” she says. “I doubt any scientist could have said that.”)


总之,意大利地震研究者并非因为“不报震”而被起诉;而“报不震”的责任者很可能是那位采取了不恰当手段来安定民心的政府官员。


这个案子的新闻屡次传到国内,结果国内地震预报人员错以为是继续搞地震预报的接轨理由(比如陈运泰院士2011年3月说,“由于意大利科学家没有预测出这次地震,便被告上法庭,至今官司未了”)。如果真接轨了,中国地震局的预报人员倒确实需要担心被告上法庭。不过原因不在于他们报不出地震,而是按照他们的一贯职责,用“报不震”的方式进行辟谣。“报不震”虽然比“报地震”容易押宝,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地震局近年已有几起押错案例,比如像四川地震局的洪时钟在汶川地震之前的2008年3月信誓旦旦说成都地区不会地震,就是典型。所以中国地震预报人员借这个案件动态尽早呼吁废除地震预报制度,不再坐在火炉上,这才是正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488761.html

上一篇:请教黄花蒿为什么[要制造]“会产生”青蒿素
下一篇: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仍属实验误差。
收藏 IP: 84.227.19.*| 热度|

1 刘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