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有多少研究生是“混”日子的? 精选

已有 15971 次阅读 2011-3-3 01:12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 混日子

有多少研究生是“混”日子的?

(王德华)

 

我在博文:努力工作是研究生成功的第一要 中的最后有几句话:

那读博士还有什么乐趣?

既然感觉没有乐趣,还不赶紧离开?

既然感觉读博士这么苦,还不赶紧逃离?

我也相信: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士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学术这条路的。

 

有老师说应该就是那样,可怎么让他(她)们离开呢?我说,现在的体制下,如果学生没有违反什么规定,只是工作和学习很“稳定”的话,导师不能逼他走,要走也是他自己写退学申请。

经常听到有导师抱怨,有些研究生根本不喜欢科研工作,只是喜欢那个学位而已;这几年研究生“混”日子的多了,没有追求的多了,晃悠的多了。也听到研究生们说在科学院读研究生怎么累怎么苦,压力怎么大,人家那个那个学校的研究生舒服死了,过了几年的神仙日子,不用费力就拿到学位了… …

 

国家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实施30周年时,公布了一个数字: 30年来,中国共授予各类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分别达到 33.5273.2万和1830万多人。很是喜人的成绩,也是很让人担忧的成绩。

 

一个人的思维和观念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有很大的关系。我是从没有想过研究生会“混”日子的,也从没有想过导师的一番苦心学生会有不明白的,没有想过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没有任何进展而会很坦然,没有想过研究生对导师的安排和检查会不理不睬,没有想过研究生对组织纪律观念会如此淡薄,没有想过研究生会在课堂上蒙头大睡,没有想过研究生学知识还需要“逼”,更没有想过研究生会或者敢蒙骗导师… … 许许多多的耳闻目染,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再坚实的信念都会被打破,要有熟视无睹的勇气很难。尽管这些研究生比例不会是多数,但一个导师要是幸运遇到这样的缘分,在当今的体制下,要随缘是很艰难的。

 

所以,当我说不能随便说研究生是“混”日子的时候,有老师说很无奈地说,明明是“混"日子,为什么不能说呢?尽管我说了一些毫无说服力的理由,但是我还是坚持不能随便说”混”日子。我相信,作为成年人的有知识和理性的学子,敢于花费人的一生中最黄金的年华加入这个队伍,说他们中有些是“混”日子的,有点小看他们的智慧了。他们一定会计算出青春年华每天时间的价格来,也一定会分析得失的,因为他们实在是太聪明了。

 

听说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个原则也适合攻读研究生这个“江湖”。

不过我更想知道,您真是出来“混”的,还是“误入歧途”呢?要真是“混”的,这个江湖没有一点血气波澜,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任何刺激,昏睡在宿舍教室,忘情于网络虚拟世界,要“出道”可是很难的。

 

要是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混”的,是“误入歧途”的话,那么“悬崖勒马”是来得及的,回头是岸,柳暗花明。

 

我还是想知道:

既然感觉没有乐趣,为什么还不赶紧离开?

既然感觉读博士这么苦,为什么还不赶紧逃离?

 

我也还是相信: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研究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学术这条路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也是一种智慧吧

 

还应该写几篇:

有多少研究生是“误入歧途”的?

有多少研究生不是“混”日子的?

谁有兴趣写写?

******************

补充:2011.3.3 pm

知道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争论的,师生这对本来可以统一的矛盾越来越像一对冤家,正常现象的不正常,不正常环境中的正常现象。

早就预料到有学生会质疑导师。导师“混”日子的有多少?可以说数量也不少。看看学生的论文(研究生论文是可以上网查阅的),就可以知道导师们的指导成就。所以,在国家只知道数字越大越好的幼儿心理阶段,有点理性的管理者,不敢轻易下结论的。是的,研究生不合格谁的责任?当然首先是导师的责任。导师怪谁?怪单位。单位怪谁?你还不知道吗。但是,这些事情不是我们能解决的,也不是一个学生3-5年“愤青”能解决的。

群体的事情有群体解决,个体的事情只能靠自己解决。研究生群体不会衰退,不会消失,但一个研究生3-5年就知道自己是否被行业淘汰出局,如果一时冲动想快速走到人生终点的,那就真的消失了。还不明白?

导师“混”日子,是有资格的。既然是导师,就有职位,有职位就有薪水。研究生有吗?导师“混”,你也“混”?你当然有资格“混”,有权力“混”,可是呢?

抱怨是你的权力,但抱怨不是“混”的理由。

别说对导师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家庭负责,但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什么是对自己负责?“混”是负责?那就“混”呗。

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对导师负责,对国家负责。

“混”与“不混”,是自己的权力。该“混”的时候,可以“混”,不该“混”的时候,还是理智些。

岁月不饶人,虽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是来年的春天,一定不是今年的春天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418188.html

上一篇:努力工作是研究生成功的第一要求
下一篇:求助:有孩子被拐走了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40 许培扬 马红孺 曾庆平 赫英 戴力扬 李学宽 姜永进 陈龙珠 鲍海飞 杨秀海 黄锦芳 吉宗祥 化柏林 周永胜 孙学军 周小洁 段明 曹贺贺 王修慧 方红 余世锋 黄晓磊 李正杰 杨顺楷 刘广明 梁进 周能娟 童勤龙 王琛柱 汤治国 曹小晶 张乾兵 陈三名 徐明昆 李宇斌 zgg 宋敦江 xqhuang dreamworld weibin314

发表评论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