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惟炎:谈谈超导金属中的准粒子_与郝柏林同志商榷及郝柏林答管惟炎同志.pdf
|
|
|
探讨“管郝争鸣”的看点和启发
1980年,郝柏林先生在我国《自然杂志》(1980,3(9):649)发表了题为“谈谈统计物理学的对象和方法”这篇文章。当时立即引起了管惟炎先生对郝文的批评,他在《自然杂志》(1980,4(9):682)马上发表题为:《谈谈超导金属在的准粒子——与郝柏林同志商榷》,同时也发表了"郝柏林答管惟炎同志"的文章,这就引发了我国80年代物理学界一个令人关注的事件,这里可谓“管郝争鸣”。他们的文章都写得精彩,内容丰富.那么,这场<管郝争鸣>有什么看点和启发?它对于我国统计物理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觉得,现在在文章发表了31年之后来探讨一下,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当时他们都是我国物理学界的头面人物,或是说是我国物理学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负责人。郝柏林和于渌等曾经负责过在“全国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会议”中头几次全国统计物理分会的组织工作,他们当时是学术带头人。郝柏林和管惟炎两个人都是从前苏联留学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的同事,后来老郝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工作。我想探讨的是,“管郝争鸣”有什么看点和启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管郝争鸣”是我国物理学界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出现的头次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自然杂志”在“问题讨论”栏目内发表了他们的不同学术观点,针锋相对。只是没有读者和同行参与讨论,显得略有点不足.
第二,他们是当时我国学术界的名人,因此这场学术争鸣对于我国统计物理的发展多少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当时,我觉得,他们论战之激烈令人感到吃惊。虽然“龙虎相斗,必有一伤”,但是“管郝争鸣”的时间比较短暂。从后来长远看,管先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已经走了多年了,郝先生还健在,我想,他们自己想必心知肚明。这里并不想也不好评论他们之间的是是非非。
第三,他俩既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又夹杂一些个人的恩恩怨怨。我只是后来才陆陆续续从“小道消息”听到他们之间关系的“奥秘”,因为当时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广为传说的故事,虽然这样使这场争鸣多少有点可以理解了,但是也给人增加了扑朔迷离的情况。
第四,不论如何,这里只想"对事不对人”,来探讨一下“管郝争鸣”对我国统计物理有什么影响?这里也完全是我个人猜测和分析而已,当作抛砖引玉,也许就是这场“管郝争鸣”之故,他们和有关人员心有余悸,推托责任,“消极怠慢”,该去组织的会议而不去组织了,因此造成一个很长时期到现在,我国没有人出头露面来负责“全国统计物理分会”的组织工作,全国统计物理缺乏带头人,没有人过问,冷冷清清,停滞不前,分会停开很多年了,这对于我国统计物理的发展是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还好近些年“海峡两岸统计物理会议”有所填补。请看“全国凝聚态理论分会”从不间断,开得红红火火,硕果累累。相比之下,两个分会议差别太大了,难道不令人反省吗?因此,这里非常希望通过深入的分析,真正寻找到我国统计物理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尽快快马加鞭加强我国统计物理的研究。
最近,从博客上看到一则消息:2011年11月11日至13日将在南京市召开“第一届全国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学术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这既是好消息,又感到有点奇怪,值得注意的是,主办单位还是不变,但是为什么却变成了“第一届”全国统计物理……会议了??这与过去的全国统计物理会议没有一脉相传,多少令人感到这不是割断全国统计物理会议的历史吗?总是想创“第一”,没有想这个“第一”对于我国全国统计物理界不是有点太汗颜吗?!我在这里仅仅有感而发。当然,想当“第一”的心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愿今后能够在我国统计物理等系列会议方面创造出有影响的会议名牌.
在2010-12-20我曾经发表过博文“讨论我国非平衡统计物理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何在?” 今天这篇博文是上面讨论的继续,仅仅是个人一孔之见,完全不必在意,如果/也许会得罪一些人,请诸位多多谅解.
附件2:谈谈超导金属中的准粒子_与郝柏林同志商榷及郝柏林答管惟炎同志.rt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