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也被称为诗人节。“中秋”一词,早见于《周礼》。早在周朝,我国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其中“夕月之夕”,即是指夜晚祭祀月亮。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始于唐,盛于宋。
中秋节,又是“诗人节”。科网学人亭于庚寅年2010年9—11月举办了《中秋诗会》活动,为科网博主提供一个诗词创作与交流探讨的平台。
科学网庚寅年《中秋诗会》共有三十三位作者参加,潇潇洒洒,有61首律绝词曲及新韵新诗集于《学人亭【中秋笔会】作品集》,存于学人亭。其作者,有秉笔东海而观海峡奔涛,有举杯雪域而揽高山白毫,有牵挽西子衣带三秋桂子,有独倚枇杷唱绝青峰天涯,有赌饼乡心而探北国晴否,有红妆玉腕平添忧思难却,有意观至中求证寒寺钟声,有问道兴亡而念平平仄仄,无论椽笔老道,还是雏凤新声,林林种种,堪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学人亭【中秋笔会】作品集》,虽不是洋洋大观,不必过度拔高,但也让人爱不释手,因为她毕竟浸润了一群科学工作者真实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会“旨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就其风格而言,读后大致有如下几点感言。
(一)
唐诗是诗中有画,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赞王维诗“着壁成绘”,即概括了着意于画境的唐诗。明《唐诗画谱》中有一幅版画,描绘了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画中远山曲岸,长空明月,曲栏围竹,鸦栖桐树,桂旁五人,望月而语,谈兴正浓。画可言诗,却意味不足,画不出今夜人们都在仰望皎洁的月亮,却不知秋天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的意境。
中秋笔会不乏绘境绘意之作。如卫军英写秋到江南:“水漫残荷香犹在,山衔古木绿未阑”,写秋夜西溪:“蒹葭叶上扶疏影,木槿花开香氲飞”,又如柏舟写秋雨:“篱边蕙草含幽恨,枝上珠榴隐翠阴”,语句清秀,意象唯美,写秋野:“霜天玉露凋乔木,冷月疏星照雁关”,秋色无边,冷峻空阔。诗人汤薇则用蝉声、枫色、清光、夜雨、小案、笔纸、紫砂壶,构筑另一番景致,直至“茗香不见浮”,用词朴实、简洁、凝炼,沉浸在清美的秋书意境之中。再读
别具一格的,是
(二)
与唐诗以“赏月”为中心的绘画性、抒情性、神话性不同,宋诗宋词写中秋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如苏轼身处山东诸城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同时,中秋的一种形态是世俗欢愉的节日,“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尤其是明清之后,世俗的情感、愿望俞益浓厚,人们以月寄情,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
中秋诗会也表现出中秋诗词主题的多样性。身居海外思念故乡,有
中秋诗会的感怀名篇当数
科网诗人的眼界是广阔的,也是道义的担承。燕清君评柏舟《秋愤》:“读罢,不由得心中赞,确实好诗!这类题材,能得诗味,已属难得。”马昌凤先生歌中秋,咏盛世,既唱出“犹怜今夜团栾月,遍照东南十五州”的寄语,又道出“何时新建筹边策,重整河山看仲谋”的期盼,在慷慨政事中还不忘勾绘“数声樵唱伴渔笛,几朵红云染树阴”的夕照,“香满蟾宫桂魄柔,金波丽影一轮秋”的明月,其联中规中矩,其诗余味绵绵。还有王随继的《中秋夜.海峡情思》等。
写工作学习的,还有杨永田论证求索 “不知不觉到夜半”,方锦清《几度中秋感怀》的四海求学。语言虽然平实,却也是真情写照。
(三)
中秋诗会的长短句,一是词,一是新韵诗歌。西汉设置乐府,虽掌宫廷音乐,却也采自民风,通俗可唱。唱词初名曲子,简称“词”,始于梁,成于唐,盛于宋,由花间而渐成婉约与豪放两派。长短句的形式便于抒发感情,所以有“诗言志,词抒情”的说法。中秋诗会词作得作者10位,作品12首,虽受宋词或婉约、或豪放的风格影响而显山露水,踪迹可寻,但很难就此分野。
月亮是很浪漫的,无论是一钩新月引起忧伤的思念,还是一轮满月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古来诗人常借明月激起情感联想,然而,月亮也是很傲漫的,此次笔会有几位作者就写“中秋无月”。天上有月,天下无月,一有一无之间竟让人浮想联翩,思绪翱翔。
诗人
对美的追求,是一种难言的愁苦。常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女的拜月,是想像嫦娥一样美丽,男的拜月难道想当天蓬元帅不成,所以男的祭灶,因为灶王爷上天时有一幅对联:“上天勤言光根苦,下界多带女姣娘”,可见灶王爷是把“美”带到人间,应该多吃糖。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大概是《中秋无月》的思念感动了她,“几番清雨过后,光景尤殊”,“阑影外、悄然桂色,斜阳一抹新书”,诗人也来劲了,“却忆古来章句,也风流蕴藉,慷慨何如?”(《汉宫春》丽日秋怀》)心情好,科网上也佳作连连。梁进《水调歌头 月菊对白》也独有情趣。彭雷、鲍海飞、魏东平的小令,或相思幻琴声,或有情人总相牵,或三尺局前会新朋,似乎在直言闫茂伟说的“多半这样儿生活”。王芳《青玉案.中秋》是一首“忧思难却”的政事词,还有一首《木兰花.秋思》未纳入集子,也还丰满生动,有军英君评。侯成亚《水调歌头.答坡翁》以石喻事,把世间许多事情勘破。
笔者《念奴娇.南山秋月》,也为秦岭山川形胜、底蕴丰厚所动,“慷慨何如”,与亭人同乐。
谈到长短句,还要着重说的是现代诗歌,如梁进《秋感赋》,写秋之风雨云露、谷叶果实,排比仗列,朴实无华,却道出秋之漠、傲、郁、缓、落、狂的形象与不做作、不浅薄、不急躁、不炫耀的品格,让人充满满足、伤感、回味、豁达的无穷百味,在以春夏冬的比较中,表达了作者得以升华的热爱秋天的情感。在今天不少标榜革除语言束缚的新诗面前,《秋感赋》以平淡的语言奉献出一杯清香。闫茂伟的《院中树,庭前花》有自度曲的味道,张檀琴《明亮的眼睛》也是一首蕴意的“问”诗。作为科网上为数不多的几位情感细腻的女性诗人,如
另外,古风有
言长纸短,不能一一评述,引用
科学工作者,在科研教学之外,也休闲娱乐,也柴米油盐。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有欢欣,有苦恼,有豪情,有失落,有梦想,有思念。人之情感,往往蕴于中,而触于外,即所谓触景生情。能诗者,最忍不住要做的事,莫过于业余拈笔,将胸中欲吐之喜怒哀乐,尽情寄托于诗词。“人云诗小道,壮夫不屑为。我独谓不然,至情实寄之……”(虞愚诗)。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网的许多博主,不仅写科学论文,也写诗词。
这次中秋笔会的诗词,便是博主们生活体验的结晶。欣赏一下吧。
去年12月,就开始写这篇后记,断断续续,几次易笔,一直难以成稿。元旦三日,再次认真地拜读了所有作者的菊笺兰章,或起而旋舞,或咽而吟哦,以至冷淡了家务。今日总算完成却不成霞蔚,呵呵,见笑见笑,阿弥陀佛。
再次祝朋友们新年身体健康,成就不凡。
2011年元月4日于西安灞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