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外研究对比:太阳黑子极小期和气温变化

已有 5285 次阅读 2010-12-31 10:0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太阳黑子, 潮汐, 寒冷期

谁是欧洲暴雪罪魁祸首? 受急流“迫害”

2010-12-31 09: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郑入瑞 王承睿

  近日,2010年美国秋季地球物理年会(AGU Fall Meeting)在旧金山举行,作为地球物理领域规模最大的会议,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6万多名科学家参与。
  年会结束后,一些英国科学家因暴雪被困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欧洲北部多国因暴雪及严寒低温,交通严重受阻,多个机场取消数百架航班。航空业的无奈,民众的抱怨,一切都在漫天飘舞的雪花面前无处着力。
  当科学家们为当前地球空间物理领域的问题津津乐道时,一场接一场的暴雪正在欧洲各地肆虐。飘飘荡荡的雪花带给欧洲的,不是更多欣喜,而是担忧。
  日前,英国Reading大学日地空间物理学家Mike Lockwood领导的团队研究发现,低太阳活动时期与高层大气中风的变化关系密切,从而使欧洲北部的冬天异常寒冷。
  据Nature报道,该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环境研究简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论文分析了英格兰中部地区350年来的气温记录数据,并将其与太阳黑子的天文观测作了对比。Mike Lockwood团队发现,在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提下,欧洲冬季的温度在太阳活动低年比平均值低0.5℃。
  在2010年美国秋季地球物理年会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宗秋刚担任了“磁层空间环境对太阳风瞬变事件的响应”分会主席。他在就Mike Lockwood研究团队的论文接受《科学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评论说:“该研究非常前沿,空间界对这个观点还是比较认可的,特别是欧洲空间界。”
  宗秋刚认为,空间界普遍认为太阳活动对气温变化确有影响,但不知到底是怎么影响的。Mike Lockwood发现两者之间有联系,但究竟是怎么联系的,目前科学界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低太阳活动使冬季气温下降

  据17世纪下半叶的历史记录资料显示,欧洲冬季温度与太阳活动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在一段大约50年的时期中,欧洲经历了多个寒冷的冬季,而此时太阳黑子较少(尽管它仍然保持以11年为周期循环的黑子高年和低年),太阳活动降到了100年以来的最低值。正是受此启发,Mike Lockwood与他的同事开始研究太阳活动与冬季气温是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Mike Lockwood团队使用了来自英格兰中部的温度记录数据。它提供了上溯至1659年的英格兰中部地区数个监测站的每月温度数据,这是世界上最长时间的气温仪器记录。然而,整个北半球的温度数据是从1850年开始的,为了将分析范围扩展到1659年,他们使用了一系列不同的代替方法,例如树木的年轮、石笋中的同位素浓度、沉积物厚度、湖泊的高度以及文献记录等。同时,Mike Lockwood团队排除了被广泛接受的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过去整个世纪以来北半球变暖的可能性。
  “2009年的冬季是350年来温度第18低的,尽管当时全球温度是第五高的。”Mike Lockwood在接受Nature采访时指出。
  为了确立在同一时间段内太阳活动的变化规律,Mike Lockwood小组计算了总的由太阳风携带的磁流变化。据Mike Lockwood介绍,此变化可以通过计算地球磁场的波动得到,其结果可以追溯至1868年。与此同时,他们使用了一个将太阳的磁流水平同黑子数联系起来的模型,将数据结果扩展到1659年,而太阳黑子的观测数据可以早至1600年。
  “之所以不直接使用太阳黑子数据,是因为它在不同的极小年之间变化很小,从而不能提供一个有意义的长时间变化趋势。”Mike Lockwood说。
  通过比较英国的气温变化与太阳活动的波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很强的相关性:在低太阳活动时期,冬季的气温平均有0.5摄氏度的下降。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使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存在这一相关性的统计可能性大于95%。”Mike Lockwood表示。
  针对为什么只选取英国数据作为样本的问题,Mike Lockwood认为,英国的气温是整个欧洲气温的代表,选取英国作为样本具有科学性。

  欧洲受急流“迫害”

  事实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太阳活动的变化改变冬季温度,并且为何这一效应只限于欧洲,而不是作用于整个地球,科学界一直没有得出准确结论。
  对此,Mike Lockwood认为,是一种被称为“急流”(jet stream)的气流在起作用,它由西向东横越大西洋。急流可以将自己紧紧地固定并一直封锁住大洋,阻止温暖的海风到达欧洲,使冰冷的极风取代它的位置。太阳磁活动变化使太阳紫外辐射量变化,从而作用于平流层的温度与风的模式,就像其他最近的研究所提到的一样,向下作用于对流层――大气层的底层。
  “该模式与地球平流层(地球表面上空约20~50公里)中的紫外线效应相联系。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被平流层中的臭氧所吸收,保护了地球的表面同时加热平流层。”Mike Lockwood说,“这一效应在光照最强的热带地区最为显著,同时温度梯度产生了一个全球性的上层大气风场,包括了南北半球的急流。”
  “相对简单的模型表明,赤道平流层加热,可以略微推动急流。”Mike Lockwood解释说,同样,平流层的冷却就像在太阳活动低年那样,允许急流向赤道偏移。
  “这一效应似乎会使北方的急流挡住海洋性暖空气从大西洋到达欧洲,从而对欧洲气候产生一个复杂的效应。相应地,它打开了从俄罗斯到北极的东北向风的通道。”Mike Lockwood表示。
  不过,Mike Lockwood提醒,太阳活动水平低并非一定会使冬天寒冷。他指出,英格兰最低的气温纪录是1684年,但同时第二年是第三温暖年,尽管这一年太阳活动程度依然很低。
  “尽管1947年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相应的太阳活动很强,但是结果表明,当太阳活动水平低时会有更多的寒冬,而太阳活动高时会有更多暖冬。”Mike Lockwood说。
  据Mike Lockwood预测,在未来的数年中,欧洲的冬季会比最近几十年更加寒冷。
  “我们从过去的树木年轮和冰核中的宇宙射线同位素中计算了太阳活动强度,结果表明我们有8%的可能在未来50年中经历另一个太阳活动水平低时期,英格兰中部的地区温度将降低半摄氏度。”Mike Lockwood强调。
  事实上,宗秋刚告诉记者,类似的研究中国科学家也越来越关注了,不过科学仪器和数据积累上瓶颈还较大。
  “目前,我们的理论分析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但仪器制作、系统集成方面还比较落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宗秋刚如是说。

  研究仅针对欧洲的现象

  尽管全球正在变暖,但欧洲很可能在未来很多年中经历寒冷的冬天。
  针对Mike Lockwood团队的研究,华盛顿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日地空间物理学家Judith Lean在接受Nature采访时认为,部分的浮动可能是由于这篇文章中没有考虑到的一些因素引起的。例如,她指出该文中没有考虑到火山喷发的影响,尽管它们会影响到欧洲的天气。
  尽管如此,Judith Lean直言,Mike Lockwood团队的研究仍是一项良好的研究,它指出了全球气候的复杂动态是如何受到太阳活动“扭转”的。
  “即使最近的太阳黑子平静期延长成为另一个蒙德尔极小期,它的影响仍然是区域性的,且不会抵消全球变暖的效应。”Mike Lockwood强调,“这是一个只针对欧洲的现象。”
  不过,Mike Lockwood坚信,欧洲仍然有可能遇到更多寒冷的冬天。“太阳活动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已经变得异常活跃,现在正减弱到一个平均甚至是较低的活动水平”。
  但Mike Lockwood认为,确定长时间变化最好的方式,并不是简单地计算黑子数。相反,他认为,研究驱动耀斑和黑子,并使紫外线强度增加的太阳磁场是更好的方法。
  “在每一个太阳黑子极小年,太阳表面几乎没有黑子,这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太阳每11年重复地回归一个相同的低活动状态。而太阳磁场表明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太阳在不同的极小年中的发射显示了明显的变化。”Mike Lockwood表示。
  然而,Judith Lean对此持反对意见:“我不认为现在太阳辐照比任何以往的黑子极小年更低。太阳已经开始一个新的活动周期。”不过,“所有正在进行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对于研究的各种意见,Mike Lockwood一再强调,这一研究不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全球气温变化的结果。
  “以往的研究有一种趋势,那就是将局地效应当做是否与全球变暖一致的证据。”Mike Lockwood指出,“但我们的工作指出了局地和季节性的变化显示了太阳的影响,而不是全球平均数据的变化趋势。”
  对此,宗秋刚认为,英国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得出如此前沿的结论,是因为他们350多年连续有效的观察,有足够多的数据。然而,要想把这个研究推向全球,就需要世界各地的数据支持,但显然,要想得到非洲的数据是非常困难的。(郑入瑞 王承睿)
(新民网编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2/31/8627462.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0-16 6:24:03      

 
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对比

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对比

           杨学祥,杨冬红

 

除了11年和22年周期外,太阳黑子还有约200年的变化周期,通常称之为延长极小期。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五次之多(以前查到四个,刚刚又查到一个,与潮汐高潮的一一对应令人激动),它们分别是:

 

    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17871843)

    21世纪极小期 21th Century Minimum (2007-20??)

  1  潮汐强度变化1500-1800年周期(据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20001】)

 

    潮汐有1.12.2101118.62255601782002201800年周期,自公元1000年以来,相应潮汐高潮年为106212641425162917701974其中1425年达到最大值15-17世纪小冰期气候相对应【2-4】。1062-1974年的潮汐曲线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与相反的气温变化趋势相对应。

 

其中1062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11世纪气候变冷、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13-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和2007年以来的太阳黑子极小期5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

 

中国气候学竺可桢先生描述了几个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它们同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10-1080);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相当吻合。

 

1961年竺可桢先生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学术论文,证明了二十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发现十七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他指出: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为历史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论据。

 

1972年竺可桢先生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学术论文。文章指出: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二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一月温度约35;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的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历史上的几次低温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在每一400年至800年的周期中,又有周期为50100年的小循环,温度变动的幅度0.51;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是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大变动的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则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

 

据史书记载,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月十三,忽阴晦大风,郊坛灯烛俱灭,正在南郊郊坛举行祭祀的仪仗人员及乐官俱冻死,可见当时气候奇寒。又如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二月十八日,“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京城城内九门,凡冻死者一百七十余人”。同年,崇文门下,“肩舆(小轿)中妇人并抱孩子俱僵死。并舆夫(轿夫)二人亦仆,俄亦僵踞不复活”(《万历野获编补遗》)。清代也发生过几次奇寒冻死人的灾害,同时在州县志中也有记载【5】。

 

专家分析说,明末清初时期的低温冻害,是我国5000年以来最为寒冷的第四寒冷气候期,从竺可桢先生绘制的我国近5000年温度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前后出现四次寒冷气候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寒潮出现次数较多,平均每年度3次;从70年代初至2000年,寒潮活动较少,平均每年度1次,其中1996年至2000年连续5年无寒潮出现,这是自1951年有寒潮记录以来最长的连续无寒潮年数【5】。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潮汐处于高潮导致寒潮频发,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潮汐处于低潮寒潮相应减少。根据潮汐准60年周期,2000-203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在冷位相时期内,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6-8】。准60年规模的低温发生的几率最大,与去年的冬季低温水平持平。

 

由此可见,中国寒冷期、北京低温期、潮汐高潮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太阳黑子极小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178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2007年以来,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9】。与1974年的潮汐高潮和全球低温相比,时间滞后33年,能否引发相应的寒潮值得关注。

 

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潮汐强度处于下降阶段,1974年的潮汐强度小于14251264162917701062年(按由强而弱循序排列);其二,以前的数据特征是强潮汐年与太阳黑子极小期开始时间间隔超前不超过17年,最后一次却超前33年。这会降低寒潮的强度和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3.  杨冬红博士论文,2009

4.  杨学祥。巧合:全球变暖还能持续300年补充图件。发表于 2010-9-19 9:06:2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448

5.  "千年极寒"预言靠谱吗?北京历史上极寒啥样.新华网。20101013 07:55:34  来源: 北京日报.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10/13/c_12652640_2.htm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2010-01-12 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8.  杨学祥。千年一遇低温和能量守恒:冷静分析。发表于 2010-10-9 11:54:0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51

9.  秋凌。科学家称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时间:2009-04-05 09:52 来源:新浪科技。http://www.sciam.com.cn/html/tianwen/xingyumichen/2009/0405/3689.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737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0-15 10:49:07

 
北京历史上极寒与太阳黑子和潮汐对比

     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四次之多,它们分别是: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1787–1843)
     21世纪极小期 (21th Century Minimum )(2007-20??)

     相应潮汐高潮年为1264、1425、1629、1974年。

     其中,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和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

     据史书记载,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月十三,忽阴晦大风,郊坛灯烛俱灭,正在南郊郊坛举行祭祀的仪仗人员及乐官俱冻死,可见当时气候奇寒。又如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二月十八日,“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京城城内九门,凡冻死者一百七十余人”。同年,崇文门下,“肩舆(小轿)中妇人并抱孩子俱僵死。并舆夫(轿夫)二人亦仆,俄亦僵踞不复活”(《万历野获编补遗》)。清代也发生过几次奇寒冻死人的灾害,同时在州县志中也有记载。

     专家分析说,明末清初时期的低温冻害,是我国5000年以来最为寒冷的第四寒冷气候期,从竺可桢先生绘制的我国近5000年温度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前后出现四次寒冷气候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寒潮出现次数较多,平均每年度3次;从70年代初至2000年,寒潮活动较少,平均每年度1次,其中1996年至2000年连续5年无寒潮出现,这是自1951年有寒潮记录以来最长的连续无寒潮年数。

       由此可见,北京低温期、潮汐高潮期、太阳黑子极小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千年极寒"预言靠谱吗?北京历史上极寒啥样
2010年10月13日 07:55:34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历史上极寒啥样?

    “我们不知道北京的千年极寒究竟能冷成啥样?”气象专家张明英说,北京的温度记录是从1869年开始的,至今也不过141年。这141年,北京气候大致可以分成11个阶段,其中有6个偏暖期和5个偏冷期,目前我们正处在偏暖期。从这11个阶段明显看出,气候偏暖期并不意味着这个时期全部年份都偏暖。在1919年至1953年和1958年至1965年这两个偏暖期,也分别出现了寒冷年份。

    在过去几年,北京曾出现比较冷的时期,2008年12月4日、5日北京平原地区48小时降温10℃至12℃,是1971年以来12月最强的寒潮天气过程。2008年12月22日还出现了-13.5℃的低温,是1986年以来12月的最低温。

    查阅《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北京卷》,可以从中一窥几千年来北京最冷的时期,当时甚至出现冻死路人之灾。据史书记载,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月十三,忽阴晦大风,郊坛灯烛俱灭,正在南郊郊坛举行祭祀的仪仗人员及乐官俱冻死,可见当时气候奇寒。又如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二月十八日,“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京城城内九门,凡冻死者一百七十余人”。同年,崇文门下,“肩舆(小轿)中妇人并抱孩子俱僵死。并舆夫(轿夫)二人亦仆,俄亦僵踞不复活”(《万历野获编补遗》)。清代也发生过几次奇寒冻死人的灾害,同时在州县志中也有记载。

    专家分析说,明末清初时期的低温冻害,是我国5000年以来最为寒冷的第四寒冷气候期,从竺可桢先生绘制的我国近5000年温度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前后出现四次寒冷气候期。

    我国寒潮从四路而来

    冬半年是冷空气活跃期。每年入秋以后,来自极地及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天气条件下,如潮水滚滚而来,在沿途造成明显剧烈降温,常伴有大风或降水,这就是寒潮过程。

    市气象局气象资料统计,北京地区寒潮出现的时间,最早始于9月下旬,最晚终于次年4月下旬。春季的4月和秋季的10月至11月及冬季的12月是寒潮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同时,每年出现寒潮的次数差异很大,最多的一个年度可出现6次,最少的全年无寒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寒潮出现次数较多,平均每年度3次;从70年代初至2000年,寒潮活动较少,平均每年度1次,其中1996年至2000年连续5年无寒潮出现,这是自1951年有寒潮记录以来最长的连续无寒潮年数。

    专家介绍,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可分为4条。

    西北路:冷高压来自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上经蒙古西部再东移影响我国,此路径的寒潮约占全部寒潮的60%。

    北路:即冷高压经过西伯利亚西部南下到蒙古西部后,再向东南移动影响我国,此路径寒潮约占总数的17%。

    西路:冷高压经过欧洲南部移到蒙古西部,再影响我国,此路径的寒潮约占寒潮总数的15%。

    东北路:少数寒潮经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南下,直接影响我国东北及华北北部地区,此路径的寒潮约占寒潮总数的3%。

    春秋季寒潮活动所造成的农业灾害最为严重。寒潮造成的城市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带来的大风毁坏电力、通讯设施,带来的降温降雪影响交通和由于气温的突降引起人们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流行。北京平原地区平均初霜冻日期出现在10月24日,最早出现在10月8日,最晚出现在11月10日;平均终霜冻日期出现在4月8日,最早出现在3月12日,最晚出现在4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0-10/13/c_12652640_2.htm

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四次之多,它们分别是: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
[IMGA][/IMGA]

 http://bbs.lqqm.net/thread-64619-1-1.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9-19 9:06:28 
     

 
巧合:全球变暖还能持续300年补充图件

巧合:全球变暖还能持续300年补充图件

 


图2  潮汐强度变化的1800年周期(据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200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47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5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99400.html

上一篇:真与假
下一篇:元旦期间我国将遭遇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1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