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爬起来,才意识到今天是圣诞节,突然,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
几天前,我应邀参加一个会议,席间遇到了一位声称对我很佩服、觉得科学网很不错的成功教授。交换名片之后,他特地举杯过来说,科学网上最近有篇关于其他科学家对他们工作的挑战的报道不是太客观,他们很快会用正规途径(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回应)来回答有关质疑,然后还算客气地说,他们因此取消了原本计划在科学网投放的人才招聘广告。
我也算很君子般诚恳地告诉他,那篇文章我逐字审校过,应该是保持中立地介绍有关情况,后面的评论也是褒多贬少;碍于当时活动的喜庆气氛,我就装作没有听到他谈及的广告投放的话题。
也是在前几天,我的一位报纸同事去兰州做采访,飞机上的邻座是一位青年科学家。攀谈中,他对科学网过度赞扬之后,提出疑问,你们的网站是不是遇到了经济困难?听说整个新闻行业要转制成企业,科学媒体属于公益行业,要不我们这些在一线打拼的科学家集体成立个捐助基金帮你们运行下去吧?这位老兄是性情中人,留下了联系方式,并称一些课题组并不缺钱,关键是如何合法合规地把钱花出去。
对于前者,我只能负责任地说,我们的报道恪守了有关中立的原则,绝无干扰他们工作之意,欢迎他们随时发来反馈文章,虽然他不是很看得起在媒体上发表言论;同时,我也想在这里把那天“憋在心里”的话敲打出来:这种关联行为我非常不认同,科学网永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现代新闻业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把新闻采编和广告完全分离开来,来保证新闻信息传播的客观性。这是我要遵守的游戏规则。自然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别人对其进行质疑,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切忌容不得批评声音,我想这也应该是这位成功教授应该遵守的游戏规则。
对于后者,我要表达我深深的谢意。科学网,对于我所在的机构而言,是一个新的业务方向的尝试;对于我个人而言,是职业追求,也是生活和工作不能完全分开的部分。在过去近四年的日日夜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虽然,我们工作中纰漏不断,有水平问题,有见识问题,有疏忽问题,有经费困扰问题,当然也有媒体空间问题,以及社会禁忌问题,这使得我们个别时候很难对网友们的异议做出明确的回应。
网络社区就是真实社会的反映。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人们观念日益多元化、个人利益追求最大化的转型社会,科学家也不能免俗。因此,我很理解前者的行为方式,也很欣赏后者的侠义情怀。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科学网仍将毫无悬念地奋力前行,我们感谢那些支持者,更感谢那些异议者!因为,我一直牢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对于三峡工程贡献问题大小的讨论,潘家铮院士的答复是“那些反对者的贡献最大!”
赵 彦
2010-12-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397253.html
上一篇:
科学网首页调整说明下一篇:
科学网新系统即将上线,诚邀各位网友测试并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