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iver 科学报道,曾供职于《财经》杂志、《科学新闻》杂志 联系我:dahesun@163.com

博文

林语堂剖析传统

已有 4006 次阅读 2010-10-15 15:3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林语堂的理解中,中国确有中庸之意,其亦本质上合乎人情的“常轨”。这常轨“覆被了一切,包藏了一切。它冲淡了所有学理的浓度,毁灭了所有宗教的意识。”这样,西方的学科在此无所适从,这里没有非此即彼,而是这对,那也未必错。

明白了中庸之道的使用法,你便能明白全盘的中国政治,更能从而猜测一切中国政治宣言的内幕而不致吃那文字火焰之威吓了。因为他们一直认“经”者之不足需以“权”者来弥补。这种厌恶极端逻辑式的态度,使得中华民族不相信机械的法制纪律,致使宪法政府之实现为不可能。

国人判断是非,不纯粹以理论为绳尺,而以理论与人类的天性两种元素,中国人称之为“情理”:情即为人类的天性,理为永久的道理;情代表柔韧的人类本性,而理代表宇宙不变的法则。中国人宁愿采取反乎“道理”的任何行为,却不能容许任何不近人情的行为,结果产生了“中庸之道”。

传统文化上,中国人心中只有家庭,而无社团,更无公共精神。我们没有运动、结社、宗教。林语堂认为,在中国人看来,社会工作常视作干预他人的事。而在现在一些人,方舟子挺身出来学术打假亦被视作干预他人的事。

林语堂的上述看法可解释部分方舟子争议。

林语堂可谓一右派。如是看来,科学网在某些时候,确是左派和新左层出不穷。这些人从骨子里抵制舶来的自由主义,抵制舶来的科学精神。虽然他们号称自己才是自由的科学。尤其是一些所谓反科学文化人,及其呼应者。

多年后,我才认识到张骞、玄奘、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等人走出去或走进来的伟大,不面对,你就是一只土鳖,没有直面的心态,何来改变。林则徐、容闳、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等已经有了改革的实践,百年后的今天,实证思维是大多数人所书缺乏的(这正是方舟子所运用娴熟的),而国人还是大多作了鸵鸟,将脑袋埋进沙堆充耳不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9942-373594.html

上一篇:减排荒诞剧背后
下一篇:我对“社会”一词的理解——兼谈南方科技大学命运
收藏 IP: .*| 热度|

2 武京治 李福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