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后从事教育学的学者大多是读着王承绪先生的译著成长起来的。
单中惠老师有言,百岁老人有不少,但作为学者的却很少;学者有不少,但学习工作到一百岁的却很少,故题目中特意用“百岁学者”一词。
本人有幸参加这次盛会。以下是我在参会期间听到或读到的两个感人细节,在此与大家分享:
1. 潜心上课——教师的天职
先生淡泊名利,许多荣誉是来自外在的,连他自己也未曾事先知晓。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授予王承绪“亚太地区教育革新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原定在上海举行,可是先生没能在这天出现在领奖台上,原因很简单,用先生的话说“因为我要上课”。这一简单朴实的理由让所有人由衷敬佩,主办方得知后特地派人把奖送到了杭州。在先生眼里,上课就是教师的天职,90多岁时,他还身处教育第一线,指导研究生。
2. 终身学习——教师的不懈追求
先生的弟子徐辉教授讲到先生的一个感人细节:“1991年我赴英国访学,刚好先生短期来访。先生访问结束回国时,我送他去机场。他买的书太多了,远远超出规定的行李重量,机场方面提出必须放弃一些图书。先生不肯,告诉我这些资料十分宝贵,国家研究很需要,学生做论文很需要,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我告诉机场方面先生的留英经历和学术荣誉,机场方面也敬佩一位80岁老人的爱国爱生情怀,破例为他放行。以后每每想起此事,我都十分感动。”
上述两件小事,正好印证了先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 * * * * *
单中惠老师这样概括王先生的学术成就:里程碑的比较教育研究;开先河的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研究;开创性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研究;基础性的西方教育名著翻译。教育学者大多记得《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但是当年书稿初步完成后,却受到工宣队的审查,因工农兵看不懂而不准出版。(一些译著甚至在后面附带一句话“供批判用”)后来虽然出版了,还是没能去掉“资产阶级”四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诸惠芳老师谈到王先生如何坚持翻译出版一些国外教育名著,虽然那时侯出版社还有一些政治方面的顾虑和经济方面的考虑。
……
无论从我在浙大读博士期间亲自体验到的先生的教诲中,还是这次大会上其他弟子以及与先生交往过的同仁的叙述中,我都深切地感到先生不仅是学术大师,更是人格大师,先生的人格风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实际上我在这次去杭州之前,出于对先生的感念,我在我的书柜里寻找一样东西,那就是十几年前的一封书信。1997年我在西北师范大学读完硕士,想继续攻读博士,于是给先生写了一封信,询问先生该从哪些方面做准备。不想百忙之中的先生居然能给我这无名小卒回信,告诉我要读的书籍。如果在今天,是很难收到大师的亲笔书信了。
可惜我翻来翻去,最终也没有找到那份书信,可能是搬家时丢了。我至今记得那封信中先生的笔迹。对不起先生的是,我由于某种原因,那年没有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直到六、七年以后才在杭州又重遇先生,聆听八十高龄的先生给我们讲解有影响的高等教育英文著作,使我们的教育理论和英文水平一起提升,真是人生有幸。记得有一次交给先生一份高等教育方面的论文,时隔一月再遇先生,他仍能清楚地记得我论文所写的内容并谈及相关内容。令我惭愧的是,我年过四十,有时却记不起学生的姓名。
毛泽东有言: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相关链接:
1. 博学笃行的学界楷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