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近年来,读书、学习时偶尔做一些笔记,在乐乎博客中陆续发布,年青朋友表示欢迎。重发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有不当之处,请随时指出。
做学问绝非易事,做好学问更是难上加难。八百多年前,先哲朱熹就说过,“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此话极有道理。
这段话是前年我参观湖南第一师范原址时第一次看到的。在毛泽东上过课的教室的墙上有许多哲人的语录,据说都是毛泽东当年最喜欢的警句、格言。我见到后,如获至宝,一一录下,回家后细细回味。
朱熹(1130~1200)是南宋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见链接)。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涉猎经学、史学、文学、音律,乃至自然科学。我认为,对我们理工科学人来说,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值得好好学习。本文只浅谈治学理念和态度问题。在这方面,他有如下理念:
——读书先立志。他说:“百学须先立志。”“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他还强调:“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也就是说,先要立下雄心壮志,努力修身养性,然后才是学好知识,投身实践。因此,他力主:“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对于不少新一代学子来说,在立志方面想得不够,学习缺少动力,这是值得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读书须趁早。他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他还说:“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有些青年朋友不够珍惜青春时代的光阴,应该反复体味这些话。
——读书应虚心。他说:“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既然读书不易,就得笃志虚心,勤奋苦读。所以,他强调:“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要置疑。他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就是说,读书时应不断提出疑问,并努力予以解决,逐步融会贯通。而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为师者责无旁贷,应尽力给予帮助:“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得多有哲理!
——读书无止境。他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到篇首引的那句话:“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治学之途无穷尽,不进则退,只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一辈子学下去,才可能有所作为。
谨记这些名言警句,与朋友们共勉。
写于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83296.html
【链接】朱熹小传
朱熹小传
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转自《中华励志网》
http://www.zhlzw.com/gy/lz/7672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