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学术打假与科学家的良心 精选

已有 6146 次阅读 2010-9-26 17:56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实验, 学术, 科学家, 打假, 良心

昨天晚上睡觉之前在看科学网博客,看到很多跟“学术打假”相关的博文,于是睡觉的时候脑子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不断地联想,结果越联想越远,最后又联想到我昨天晚上发的关于科学家的良心的博文上了。这里就把我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虽然我思考中有很多不切实际比较荒唐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首先在思考:学术造假比学术抄袭更可怕,因为如果造假而别人不知道是造假的话,那么造假的论文可能会对后人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然后我思考怎样的学术打假才是科学的学术打假。现在有一些民间的打假义士在做这样的打假事情,但是很多人认为有些打假过程本身就是伪科学,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实际验证就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做法。

于是,我就又思考到什么样的学术打假才是更科学的打假行为。我认为,对于需要做实验的学科,打假者要重复通过的实验,看是否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样才能真正科学地判断前人是否造假;对于纯理论研究来说,是看原有的论文是否是严格的逻辑推导,并且不能以现有的不完善的理论或者假说去推导其他理论的正误。我认为只有类似“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样的公理或者由公理推出的定理来证明其他的理论才是科学的逻辑推导方式。

接着,我又思考到如何才能够实现上述学术打假方式?现有的民间打假义士没有这样的精力、资金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仅仅凭着民间的力量来打假力量太单薄。于是我有一个有趣但很不切实际的想法:国家鼓励科学界的所有人来做学术打假工作,专门成立几个学术打假相关的期刊,如果通过实验证明前人的某个论文是错误的,把证明别人的结论是错误的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这样的打假期刊上。或者,国家鼓励现有的学术期刊增添一个打假专栏,可以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打假论文。这样打假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自己的学术成果。

刚冒出这个念头,就立刻发现自己的想法很不切实际,不切实际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虽然这样的打假会增加自己的科研成果,但是却是一种得罪人的事情,一般人不会轻易这么干的,也正因为如此,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做打假的事情是令人敬佩的;另一方面,在某些研究领域前人的很多实验结果其实是很难验证的。

为什么某些领域前人的很多实验结果很难验证的呢?一方面是实验条件的原因,要验证别人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有与前人一样的硬件实验条件,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的研究都很容易满足这样的条件。这就意味着有些学科能够重复做同样的研究工作的人是很少的。

另一方面,即使硬件实验条件一样,但还是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验证不出前人的结果(当然这个前提是在前人并没有造假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如此?我举个我碰到的具体的例子说一下:我大学有位师姐分离纯化出一种比较难纯化的酶,纯化出来之后酶的分子量、酶的性质等都测定了。后来,又有一位师姐接着她的工作继续研究,要用这分离纯化出来的酶来做其他的实验。然而,这位师姐用前面那位师姐分离纯化酶的同样的实验条件和参数却纯化不出来,并且凝胶排阻层析跑出来的峰型全变了,变得面目全非,按照原来的条件再也纯化不出那酶了。可能有些懂行的人说这是装柱子的条件不一样产生的问题,而即使蛋白质在柱子里的停留时间不一样,排阻层析总是分子量大的先出来,分子量小的后出来,峰型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时后来那个师姐尝试了2个月还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毕业了就不知道她之后是否解决这个问题了。

另外,我还有个两个体会:一个体会是同样一个实验,有的心灵手巧的人做就能够得到好的结果,而手艺笨拙的人用同样的条件做得不到同样的结果。尤其是在工程上,哪怕一个小的环节稍微有所差池,最后结果会大相径庭。另外一个体会是自己在做实验之前,会先推理一下实验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这推理是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理论推理的,推理的逻辑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验结果可能跟原来的推理大相径庭,这让人很不可思议,但结果就是如此。而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实验中可能有一些自己未知的因素的作用产生的。

所以,后人要验证前人的研究结果是否正确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因此,换个夸张一点的说法就是:前人的研究结果绝大多数是难以验证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学术造假才会如此容易,有些人随便编一些实验数据,一般人很难看得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家做科研真的一定要凭良心,政策或者制度对这样的学术造假没办法约束的,只能靠自觉地用真实的实验数据说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367211.html

上一篇:科学家的良知与眼界
下一篇:同情弱者和仇富
收藏 IP: .*| 热度|

15 郭向云 葛肖虹 蒋永华 曹广福 曹聪 陈苏华 苗元华 蔣勁松 李学宽 陈辉 鲍海飞 唐常杰 yinglu Alex232 tubie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